丁允恭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雖緋聞、性醜聞就像政治界的原罪,國內國外屢見不鮮,但筆者還是想起這個老掉牙的話頭;兩個面向,一為政治人物的私德是我們監督的重點嗎?二是政治人物的私生活與他們的上司有關嗎?

道德標準是檢視人民公僕的原理原則嗎?在一些先進國家或許已慢慢脫離這種窠臼,認為私德和其工作能力無關,然而,要講道德就要先講「社會信用」。政治業是一個極端要求「社會信用」的業界,何謂社會信用?今天你在市場兜售一條魚要賣100、隔壁攤也拿著同樣的魚賣100,可是顧客卻跟隔壁買而沒跟你買,為什麼?他們可能認識許久,顧客認同他的為人,長期以來他就在這做生意、魚新鮮、不亂喊價,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社會資本,你的社會信用有多少、決定你得到多少的信任,也決定你得到多少的資源回報。

在台灣,你要有社會信用才能從政,但是,當社會信用到達一定高度時,傳統的「道德規範」又會失其拘束力,是的、您沒看錯,眼前這個社會機制就是這樣運作;譬如那些告訴你不能婚前性行為、同性戀是罪的宗教從業者,地位越高的,捲入的性醜聞有少過?那些有錢有勢的大老闆,可能一夫多妻,或有小三、小四、小五。因此有一社會學說認為道德規範是既得利益者、權勢者建築給勞動者的牢籠,為了讓勞動力安分守己為掌權方奉獻,如典型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旦讓自己套上這個桎梏,就很容易去復仇式批判上位者涉入的道德醜聞;像是丁允恭,年輕、才華洋溢、位高權重,得到許多勞動階級難以企及的社會資源,更是大家見獵心喜、該當嚴厲譴責的好靶子。

大家在意的可能還有欺騙,但我們不是當事人,僅是相信事實只有一個的鍵盤柯南,我們真的能看到事實的全貌嗎?若其中涉及刑事上的不法,自有司法去追訴他、自有受害者及家人去討回公道。當我們凝視深淵,把深淵裡的汙泥撈出來抹丁允恭、抹陳菊,還引以自傲廣為笑談時,我們早已深陷權勢者給我們設下的遊戲制約而不自知;我們以為丁正在醜聞的深淵,其實自己也受制在道德的框架裡,企圖描述、咒罵另一個世界。

這些政治人物在婚後有小三、和多名女性交往,跟我們一般恪守本分、一夫一妻的平民百姓有何干係?事實上,肥宅如筆者,看到相關醜聞爆出時,產生的反應甚至可能是「好好喔」、「小三很正耶」,然後才懷著獵巫心態、鍵盤出征。在火氣上頭時,我都會叫自己去照照鏡子、告訴自己,那些擁有社會信用、社會資源的人,本來就沒在跟我們循著遊戲規則走;他們去馬爾地夫辦婚禮、去歐洲度蜜月,把元配哄得服服貼貼,就算有小三可能都被默許,我們還要為下個月的奶粉錢抱著頭燒。所以,不服氣也好,政治人物的私德真的需要評分嗎?以及,他們的老闆要一起被拉下河打落水狗嗎?

就算丁允恭在高雄市新聞局長期間、把辦公室當炮房,難道陳菊會跑到他的辦公室看他如何辦公、過問他的感情生活?說賴清德北上政院時、欣賞他的才華而借將,難道賴清德親自跑去他的局長辦公室,發現他「才幹過人」、特別賞識嗎?不可能嘛,一定是看過他以往的文宣、相中他的文采,那特別拉陳、賴進來這淌渾水,不外乎就是為了癱瘓監察院、斷賴清德的政治路,權力者的政治遊戲而已。同樣身為權力遊戲的一隻棋,我也和你一樣氣結,但我們的怒火不該被利用,該憤慨的,不是丁允恭的私德有多敗壞,而是我們尚無力扭轉這個遊戲規則。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