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名46歲的非裔美國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壓頸致死,引起群眾抗議。美國民眾為George Floyd聲援,同情George Floyd的遭遇。這也促使許多民眾上街示威。並且,美國有40幾個城市實施宵禁。諷刺的是,美國一直自詡為人權國家、民主的推進者,在這個事件,我們卻看到了仍然看到了警民之間相互的暴力及毀滅。

執法過當、種族對立

我想,這次的美國這麼龐大的示威,牽扯的議題有許多,而警察執法過當和種族議題為兩個主要層面。根據美國Mapping Police Violence網站整理,在2019年,美國警察總共殺了1099人。這1099人之中,黑人佔了24%(然而黑人只佔人口的13%)。幾個美國發生的大型抗議事件其實都顯示著,這個國家的種族問題從未解決過。BBC也整理了美國半世紀以來因為種族引起的暴動,包含:1962密西西比騷亂、1967年底特律騷亂、1968年美國民權人士馬金路德‧金遇刺引起的騷動、2013年佛羅里達州桑福德騷亂及2014年密蘇里州弗格森事件,2013年及2014年的事件都是因為非裔遭美警執法過當致死引起的。還有最近的明尼蘇達州事件。2017年,維吉尼亞州的夏洛特維爾市,也曾發生因政府欲拆除南北戰爭時南方將軍羅伯特·愛德華·李的雕像而引發當地白人至上主義者與反對者的衝突。這些暴動證明了美國民眾對於這些議題重視,卻始終無法解決它。

示威轉為暴力

一開始看到George Floyd遭到執法過當致死的影片時,我是憤怒的。美國人如是重視這個事件,並衍伸出大規模遊行也十分振奮人心。然而,有一些地方的抗議者逐漸變為暴力,開始破壞街道。他們似乎將不滿用「破壞」、「毀滅」來發洩。在新聞的畫面中,我看見了被燒毀的建築十分怵目驚心。我支持這個示威,然而,看到這些暴力的我不禁為了達成訴求,暴力是唯一方式嗎?

暴力可能導致的結果:被模糊的焦點

6月1號時,George Floyd的哥哥Terrence Floyd公開批判在遊行中開始逐漸實施暴力行為的抗議者,他們破壞商店、街道,被媒體大肆報導。Terrence Floyd直接了當的對暴力的示威者說了:你們一定沒有我一半的難過,如果我都沒有訴諸暴力,你們憑什麼?

暴力是不是唯一的途徑?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詢問美國友人對於這次事件的想法時,他告訴我:You can’t fix a wrong with another wrong。身為一個在美國的華裔,他當然是支持這次抗議的,但是他不樂見的是逐漸上升為暴力的訴求方式。的確,當一場衝突變得暴力,焦點就會被模糊。大部分的人都是由新聞來接收資訊的,而最容易被新聞擷取的就是暴力的畫面,因為這樣的場面才有「看頭」。美國友人說,新聞太過“biased“。其實透過報導很難看出暴力怎麼開始發生的,但是它就是那樣呈現了,所以不在現場的人就會以為這就是事件的全貌。美國友人也說了,雖然他沒有實際參與示威,但是根據其他朋友的經驗,暴力並不是遊行的最大部分。「通常是晚上才會變這樣。我有一個朋友去了Atlanta 的那場,六點開始看到有人打破cnn的玻璃還有人燃燒東西。但我另外幾個朋友昨天有去Lawrenceville那場,他們說完全peaceful。」

暴力會帶給觀者不佳的印象,進而否定你們所有訴求,即便你是對的。就像是小時候妹妹搶我正在玩的玩具,我不給。爭吵到後面我打了他一下,原為「正確方」的我在打他的瞬間就成了「錯誤方」。道理非常簡單。家長只會看到「你打了他」,就像是觀看新聞、轉載影片的人,也只會看到「這很暴力」。

為什麼訴諸暴力?

我不認同在示威中變得暴力的示威者,但也不禁反思,他們為什麼變得憤怒到需要用「破壞」發洩?

最近看到的事件,讓我產生了一種想法,我認為自己正在面臨一個破壞的世代。其中一個層面顯示在示威遊行上,「破壞」成了常態。是不是在上位者罔顧人民意志,讓人民只能選擇更加激進、更加暴力的方式爭取自己的理想?這個世代的人,是不是只能用「破壞」、「毀滅」表達自己的理念、意志?我一直都是害怕暴力的,可是如果可以和平,誰會把暴力當做第一選擇呢?如果政府遇到示威就實施宵禁、使用催淚彈,不正面回應訴求,那麼,人民該怎麼守著「和平」的崗位呢?

總結來說,我支持這次的示威,但是卻不認同暴力示威的做法。但也認為我們需要思考訴諸暴力的原因。而擁權者也必須反思,抗議、示威,都不是做做樣子而已,唯有正面回應人民的訴求才能平息人民積怨已久的憤怒。

最後用我很喜歡的歌曲《Imagine》中的一小段作結: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 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願大家都能成為更溫柔的人。

文/林姸汝(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