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妝店打工了一年多,時常可以看到各種與美白相關的產品推陳出新,從臉部化妝水、精華液、面膜,到身體乳液等,幾乎所有品牌的保養品都離不開「美白」兩個字,彷彿顧客一年四季、從早到晚都與美白產品為伍,甚至連各大美妝店也很難看到助曬劑的存在。但是你有仔細想過,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美白」?身為黃皮膚的亞洲人,難道一定要讓皮膚變白才是所謂的「美」嗎?

美白.是一種歧視嗎?變白了,然後呢?

近日全美的反歧視示威風潮,導致聯合利華集團印度子公司,將刪除旗下美白產品「Fair & Lovely」中的「Fair」(白皙)一詞,也促使萊雅集團宣布,將在日後針對旗下的護膚產品,移除對於美白、亮白等相關字詞的使用。此外,「黑人牙膏」等其餘以非裔美國人做為商標的商品,也紛紛表示將針對產品外觀、特色、商品內容等進行調整。

對於黝黑膚色,甚至是黑人族群的污名化與刻板印象,歷史淵源也是不可抹滅的一部分。像是印度人在種姓制度下,隨著階級越低,他們的膚色通常都較為黝黑,而這些社會制度的問題,通常也成為美白產品背後不可告人的利益來源。過去也有許多美白產品的爭議廣告,不只是在歐美國家會出現,甚至在泰國還有將「成功」與「白」畫上等號的廣告標語,平時也飽受種族歧視的我們,什麼時候也成為了幫兇呢?

 「我的身體我做主」

也有很多人認為,每個人選用保養產品的原因本來就有所不同。有些人想要追求均勻的膚色,有些人想要避免黑色素沉澱導致的皮膚問題,也有些人只是單純覺得自己的膚色白一點比較好看。那麼為何他們就得要背負著種族歧視的罪名?對於美的定義百百種,隨著時代的改變,現今也風行追求一股自然美感的潮流,甚至也有人嚮往曬出小麥肌的膚色,顛覆了過往對於「美」的觀念。儘管各大廠牌開始減少對於美白產品的宣傳與打造,然而想讓皮膚變白的保養觀念,卻早已不知不覺深入我們的腦海中。我認為,與其抵制美白產品,不如仔細思考,自己所嚮往的「美」和「膚色」到底有沒有關聯?並且將護膚的重點放在保養品的功效,進一步停止對於追求「白」的盲從。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