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9-06-16)衛生福利部公布民國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全國人死亡原因,自殺排在第11名,而仔細看到15-24歲(青少年族群)主要死亡原因,發現去年因自殺死亡的人數共佔全部死因22.1%,為青少年族群第二大死因。

        調出104至108年的統計數字,104年15-24歲因自殺死亡人數為183人,105年提升到209人,106年降為193,107年上升為210人,到了108年增長到257人。數據顯示過去短短五年間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就增長達40%,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

        青少年處於青春期,賀爾蒙易產生劇變,且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學業、家庭、人際等等因素,對自我價值容易感到混亂。而青少年族群是最容易被忽略其憂鬱情緒,許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憂鬱表現,如情緒敏感、不易相處、體重下降或上升等等,當成青春期的正常反應,錯過幫助孩子排解憂鬱情緒的最佳時期,進而發展成憂鬱症。

        另外近年多項研究指出沉溺於網路的青少年更容易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青少年在社交媒體上可能會因為跟同儕相比彼此的讚數,在競爭心理的作用下,產生越來越大的壓力,或是遭到網路霸凌,這些原因也都會導致憂鬱或焦慮的情緒產生,若無法及時排解,可能成為憂鬱症患者。

       臺灣女作家歐陽靖,也曾表示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在學校遭到同學霸凌,卻被家人忽視,還因為減重減壞了身體,導致心理崩潰,一連串的因素,讓她得到了重度憂鬱症,好在有朋友的幫助才正確的接受治療。

        相同的例子還有許多,而有些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幫忙,成了來不及長大的孩子。青少年憂鬱症是無法小看的議題,它正像病毒般,悄悄潛入我們的社會,偷偷將人們從我們的身邊帶走,我們該做的是多關注身旁的親友們有無異狀,並適時給予幫助。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