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日是離岸風電開發商與台電簽訂5.8躉購費率的最後一天。如果沒有簽署,6000億的風電投資案恐怕凶多吉少。事實上,今天能否成功簽約的關鍵,並非開發商文件齊不齊全,而是在經濟部和彰化縣政府的態度。如果還有缺件,開發商拚了命也會補齊;誰還有意見,開發商事前也一定會拚了命去溝通。只是開發商可能沒有預料到,一場地方選舉讓產業和政治環境有了巨大改變。

為了要在彰化設立公司跟台電簽約,離岸風電商必須取得能源局的籌設許可。能源局發給籌設許可之前,例行性地徵詢相關機關意見,也包括彰化縣政府。相關機關都已經回函表示無意見,唯獨政黨輪替後的彰化縣政府回函與眾不同。縣府認為,發不發籌設許可是經濟部能源局的事,無涉縣府權責,而縣府早在今年9月,就發出籌設許可正式同意函,何必再來問一次。

依國民黨內部的氛圍,王惠美縣長絕不可能說出「同意」兩個字。彰化縣政府發言留下轉圜空間,已算有所善意。反而中央呈現推託姿態。彰化縣政府都說不關他們的事了,而且籌設許可要件之一縣府同意函早就已經發出,中央自行裁決就好,硬要堅持一張無意見的回函,不知所謂何故。不表示意見不就是無意見嗎?

經濟部怕事,彰化縣政府搞小動作,中央和地方沒有人說自己反對風電,實際上正在聯手扼殺離岸風電,讓台灣本土與國際風電廠商超過新台幣6,000億投資被迫縮編,甚至撤離台灣、放棄彰化風場的建置。

風電產業能帶給彰化縣未來25年累積超過1100億的稅收與重大開發,帶起相關的資通訊、運輸、物流、服務、餐飲住宿娛樂、教育訓練等產業,及4萬個工作機會,更能解決中彰投空污問題。中央政府、彰化縣王縣長為何還要再聯手扼殺,做出錯誤判斷?

文/宋伯輝(高屏地區離岸風電周邊產業員工)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