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1月1日起,北市環保局將禁止美粧店及藥局、醫療器材行、家電攝影資訊及通訊設備零售業、書籍及文具零售業、洗衣店業、飲料店業、西點麵包店業等7大類行業提供免費塑膠袋。  

來源:〈元旦起擴大限用塑膠袋 但這3類不管制〉聯合新聞網 2017/12/25

 

然而,擴大限塑政策剛上路不久,就引起不少討論。有民眾不滿買飲料時因店家告示不清而多買塑膠袋,更有民眾抱怨某蛋糕店連基本的內包裝都沒有提供給消費者,要求消費者另購包裝,否則就直接「裸賣」,被批變相強迫消費者花1元購買塑膠袋,或是花10元購買紙盒,引發大眾不滿。  

 

 

麵包真的要用雙手提?

 

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崔浩志表示,裝著麵包的包裝袋並不在限塑範圍內,若是民眾遇到這樣的情形,當下就應向店家反映要內包裝袋,捍衛自己的權益。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賴瑩瑩受訪表示,此商家連包裝麵包都收費,是商家的與民眾間的消費糾紛,無法依《廢棄物清理法》管,不過商家如果標示是因限塑政策才要收裝麵包的費用,這是錯的,將了解是哪家商店,並請縣市環保局告知改善。 

來源:〈元旦起擴大限用塑膠袋 但這3類不管制〉聯合新聞網 2017/12/25

 

此外,環保署廢管處科長李宜樺也表示,直接接觸到食物的部分,不需購買塑膠袋,譬如在便利商店直接購買的包子、熱狗,都不在限塑的範圍之內。 不只這樣,環保署還澄清,包括洗衣店之衣物防塵包裝袋、直接盛裝藥品、生鮮、食品的袋子,都不在限塑範圍內,不需要另外付費。 事實上,在實施擴大限塑政策時環保署就已宣導納管的是購物提袋,直接包裝食物的塑膠袋不在限塑範圍內。 

來源:〈買到「裸蛋糕」怎麼拿?她怨被逼買塑膠袋引論戰〉自由時報 2018/01/02 (圖由環保署提供)

 

 

限塑很麻煩?看看國外怎麼做

 

大部份國家都是採取塑膠袋收費的限塑做法。而法國政府2014年6月26日宣布,將從2016年開始全面禁止使用嚴重污染環境的一次性塑膠袋製品,取而代之的將是可降解袋和可堆肥袋。 因應趨勢,巴黎的麵包店普遍用紙盒或紙袋包裝,只有夾著生菜、番茄和肉類的三明治需要長型塑膠袋包裝,以防蔬菜汁液或醬料濡濕紙袋。不少麵包店店員經過訓練,僅用一張紙便能包裝不同形狀的蛋糕、鹹派、麵包、餅乾。這種做法不僅簡單,對環境影響較小,成本也比紙盒低。 

 

 

為何需要擴大限塑?

 

先來看看擴大限塑的必要性。根據數據,台灣人用「塑」成癮,平均每人每天使用2.7個以上,年平均使用量782個,相較歐盟國家,年平均每人使用量為198個,台灣人使用量是歐盟國國民的3.9倍。 由此可見,塑膠袋的使用並非必要,而只是慣性的便利所帶來的惰性。只要實施擴大限塑,一年內預計可減少15億個塑膠袋。 

來源:〈元旦起擴大限用塑膠袋 但這3類不管制〉聯合新聞網 2017/12/25

 

再來,從迫切性的角度切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指出,根據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各團體所共同完成的2013年台灣海洋廢棄物監測結果,數量最多的就是塑膠袋與紙袋。這些海洋廢棄物不僅破壞景觀,未經過妥善處理而進入食物鏈,對人體健康危害也不輸餿水油。 檢視台灣淨灘資料,塑膠袋是十多年來的海廢冠軍,至今已撿起15萬個。但台灣每年平均塑膠袋用量高達180億個,當中有多少已被海洋生物當成食物嚥下,不得而知。 若不及時改善,台灣的環境將會越來越糟,而總有一天我們會自食其果。

 

最後來看看可行性。雖然飲料店風波讓不少消費者對此政策的可行性抱持懷疑的態度,但只要店家在包裝上多響應並給予明確告示,讓消費者理解購買的金額以及數量,問題便可得到解決。

 

從店家的角度來看,擴大限塑不會對販賣行為造成困擾,因迫切需要塑膠袋的產品如生鮮食品並不列入管制;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擴大限塑不會帶來生活上太大的亂象,因其並非無法取代,消費者仍可選擇要自己攜帶環保袋或付費購買。綜上所訴,筆者認為擴大限塑並不會對民眾的生活帶來亂象,反而能夠有效地減少塑膠袋的使用,保護環境,不要為了一時的便利,毀了一輩子的美麗。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