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是信仰中心,是讓信眾得以在人世間接觸到神的地方,為何廟宇一定要成為古蹟才能彰顯其神威顯赫?為何廟宇要成為古蹟後才能光耀地方 呢?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子才行?難道成為古蹟後的廟宇就能永保香火傳承嗎?

我參加過廟宇金香減量種子教師課程,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不斷灌輸我們一個觀念,那就是「廟宇是古蹟,所以,盡量不要再燒香了,免得香會薰黑了廟宇及神明,維護上也會更加的麻煩」,當時正在上課的我,腦中充滿了問號?

像鹽水護庇宮的香爐因為成為了古蹟後,就把那個百年香爐給放到內殿,也隔絕了起來,不讓信眾插香,而這樣的例子不勝眉舉,很多廟因為成為古蹟,就拉起一道一道的柵欄,造成神明與人的距離變遠了。

今年6月16日,一個在龍山寺廟口的阿伯跟我們說,他小時候就拜到現在,他不懂為何就是拜拜的地方,為何要封爐,站在龍山寺的角度來看,龍山寺是國際性知名的古蹟,是一個國家門面,但是,誠虔信眾是在台灣啊,並不是在國際,古蹟的榮耀,會不會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做法呢?

信仰?古蹟?到底是好是壞,確實很難去評論,如果,只是會了避免廟宇被拆除,我是覺得如果這座廟沒有信眾,就算廟在那還有什麼意義呢?重點是信眾的維持大於古蹟列管吧?!

位於三峽的長福巖清水祖師廟啟動了文資身份之審查,我的家族是當初七股之一,我更擔心的是七股能維持多久,很多廟宇的爐主會不斷縮編或是解散,沒有了這些爐主會的廟宇,即使成為古蹟後,廟宇的信仰中心角色還能撐多久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