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脫離日語文盲的窘境,報名了位於台北車站前的YMCA附設日語補習班,在上過幾堂課以後,學會一些簡單的日語,也發生了一連串有趣的事情⋯⋯

由於同事們或多或少都會講或會聽一些日語,平常的對話,大家都喜歡中日或台日語混搭;常語帶雙關,一般人可能無法理解我們在講什麼?但同事們卻樂在其中,一群「ばか」(ba ka,很像台語跛腳的發音,日語卻是儍瓜之意),寓樂於工作,共同創作出許多好玩的混搭或會意句。

(一)口木和竹本先生
工作難免犯錯,但錯得離譜、笨到不行,如拿到冷開水沖咖啡、走路撞到玻璃門(擦得太亮了)、影印翻到反面印成空白頁卻不自知,還有離譜的將老闆誤當成員工使喚⋯⋯等,當事人就會被戲稱為「口木先生」或「竹本先生」。

口木合起來讀成呆、竹本合稱笨,但拆開來用日本話來唸,只有內行人聽了才懂得會心一笑。「口木さん」(Kuchi Gi san)、「竹本さん」(Take Moto san),日語的「さん」就是中文的「先生」,兩位仁兄半斤八兩,非呆即笨,都是「呆瓜」的詼諧語。當年任職的公司有著這麼一群呆瓜,「相嫌(台語的互相漏氣)求進步」,互稱口木與竹本而不以為杵。多麼令人懷念的職場氛圍啊!

(二)2266
做事粗糙或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讓上層主管受不了,甚至想發飆駡人卻又不想撕破臉,就只好狠狠的丟下一句話:「ににろくろく」(Ni ni roku roku、2266),以近似台語「離離落落」的諧音,來表達對部屬做事「亂七八糟」的不滿。

這句話和「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用英語來隱喻中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唯有在地人聽得懂真正意涵。還有「PMPMP」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俏皮話,意謂「拼命拍馬屁」;此事知易行難,而且專業度很高。職場多年,很難得遇到不喜歡被人拍馬屁的主管,如果有的話,鐡定是遇到了不懂場合或拼命亂拍馬屁的部屬吧!共勉之!

如果你做事「2266」又不懂專業的拍馬屁,那就等著成為單位的黑五類吧!

(三)五月的蒼蠅,最囉嗦
不要吵!你這五月的蒼蠅!

「跟你講過這已是不可能挽回的事,調職勢在必行,不要再來囉嗦」,或者「少在這裏囉嗦,趕快去辦事」⋯⋯。如果你是前述被嫌囉嗦的人,那你就像「五月的蒼蠅」,會討人嫌。

因為五月份的蒼蠅數量最多,人人不堪其擾,望之生畏,故以「五月蠅」來表示令人討厭或形容嘮叨不休的人。五月蠅是日文漢字,其發音為「うるさい」(Uru sai),聽起來有如蒼蠅群飛的噪音,確實令人厭煩。因此記得提醒自己,不要成為不討喜的「五月蠅」了。

(四)二杯勝一杯
「元氣一杯」(Genki ibbai)意謂精神很好,雖然字面看來只有一杯而已,但這裡的一杯不做名詞解釋,而是做無限大的副詞用。如吃得很飽、肚子撐得滿滿的,叫「お腹が一杯」(O naka ga ibbai);今天要忙碌一整天,則讀作「今日は一杯忙しい」(Kyou wa ibbai isokashii)。

對初學日語的人而言,根本搞不清楚「一杯」有名詞和副詞之分別,只是覺得一杯不是比兩杯少嗎?因此當別人問:「元氣ですか」(你好嗎)?為了顯示自己的精神超好,就會自以聰明的以更多的元氣「二杯」(にはい、Ni hai)來回答。對此回應,日本人常鴨子聽雷,不知所云;但台灣人多能體會如此妙諭,還有人誇張的說三杯更佳,不然三杯雞、三杯中卷⋯⋯等,怎麼到處風行?

既然提到一杯、二杯和三杯,就不得不提喝酒常用到的「乾杯」。為何日本人開口說乾杯(かんぱい、Kan pai),卻沒「乎乾啦」?這豈非言行不一,有失禮數嗎?原來同樣的漢字「乾杯」,在台灣是把酒乾了,在日本則是「隨意」(淺嚐可矣)。可見文化上的差異,很容易造成誤解,為了圓滿解決爭議,讓彼此採取入境隨俗的做法,不失可行。
在台灣就採行台式乾杯,大家一飲而盡吧!在日本就適用日式乾杯,大家意思到了就好!如此不就皆大歡喜嗎?

與日本友人在台餐敍,為了提高酒興、製造氣氛,我常會建議在座日本人依本地習俗,乾杯採台灣式;至於台灣人回敬,則遵照日本式(日本人は台灣式、台灣人は日本式,Nihonjin wa Taiwan shiki 、Taiwanjin wa Nihon shiki)。說著復喝著,酒酣耳熱之際,誰還分得出彼此,就唱著「流浪到淡水」的傷感情歌,大家都「乎乾啦⋯⋯乎乾啦啦⋯⋯⋯⋯」!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