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水

 

這個名為〈這是水〉的短片,是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2005年受邀對肯揚學院(Kenyon College)畢業生的部分演講詞。影片從該演講詞節錄華萊士的講話配上劇情。這支影片一出來,從56到今天19日才十三天已有五百多萬人次的點閱率。

 

 

 

 

華萊士生於1962年,為美國當代著名新銳小說家,其作品《無盡的玩笑》(Infinite Jest)曾被時代雜誌評選為自19232005年英文小說的前百大。他與其著名的教授父親James D. Wallace皆畢業自安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這所學院是由美國女詩人艾蜜莉狄金生的祖父協助創立。

 

 
 

華萊士長期受憂鬱症折磨,他服用抗憂鬱藥,雖然因此創作量增加,但卻帶來嚴重的副作用,為了免除副作用的痛苦,戒掉服用抗憂鬱藥,結果導致嚴重憂鬱症,他在2008年上吊自殺。

 

華萊士在原演講詞裡說,大學裡過度將一切事物智識化,使我們失去了對最明顯最重要的事物的覺知能力,這些重要的事物常以不起眼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學習少一點自大,多一點對自己種種自以為是的覺知能力。有這種覺知能力就有同理心。覺知也讓我們不再對外來的刺激僅做出可以預測的固定性反應(the default setting),漸漸學會轉境,型塑整體生命關照的能力。生命中真正值得我們追求的是真實(the Truth),其他的追求通常使我們陷入無止盡的缺乏狀態──追求金錢的人,每天都覺得錢不夠多,因此就在窮的狀態;追求聰明的人,每天都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因此就在笨的狀態;追求漂亮的人,每天都覺得自己不夠漂亮,因此就在醜的狀態。他的演講毫無道德教訓的意味,而是讓人深深思索。以下是影片字幕中文翻譯:

 


 

有兩隻少年魚一塊兒游,碰到從對面游來一隻年長的魚,牠對牠們點頭招呼說「早啊,少年郎。水怎樣?」兩隻少年魚繼續往前游了幾步,其中一隻終於忍不住看著另一隻,說「水是什麼東西啊?」

 

這則魚故事的重點是,最醒目重要的現實通常是最難看到、最難說的。這十足是陳腔濫調,不過在成人生存的每日戰壕裡,陳腔濫調可以攸關生死。

 

事實上你們這群大四畢業生對日復一日的意涵不甚了了。在畢業演說裡沒有人會去說美國成年人全部或大部分的生活。這種生活充斥著枯燥、因循與芝麻蒜皮的挫折。在座的父母親與年長者太清楚我所說的。

 

舉個一般成人一天的生活來說吧。你早上起床去上班,你的工作挑戰、勞心、要有大學文憑,你賣力工作八或十小時,一天下來你疲累、感到有些壓力,你只想回家,好好吃頓晚餐,也許放鬆個一小時,然後早早去睡覺,因為不用說隔天早上還要起床,重複同樣的生活。不過你突然想到家裡沒食物了。這個禮拜你沒時間去買,因為你那挑戰的工作佔去時間,所以此刻在你下班後還要開車去超市。下班時間,交通擁擠可想而知,所以要花比正常時候要多的時間才能到達超市,而當你終於開到了,超市卻擠滿人,因為不用說這個時候也是所有上班族努力擠出來買食品雜貨的時段。

 

不過你無法進去後快快出來;你必須越過巨大、照明過亮,讓人搞不清的超市走道後才找到你要買的物品,接著必須有技巧推著購物車穿過所有其他疲憊、匆忙,也推著購物車的人(等等,等等,列舉起來會一長串就不再說下去),而你終於拿了你所需的晚餐食材,偏偏結帳線開得不夠多,完全不顧及此時是下班尖峰時段。結帳排隊的人龍不可思議的長,這實在是愚蠢、讓人一肚子火。但你不能把氣出在忙得不可開交的收銀女士,她已工作過量,她的工作每天之繁瑣無意義超乎在這個名校的我們所能想像。

 

好不容易你終於排到櫃臺前付了帳,收銀員跟你說「祝你今天愉快」,不過那聲音絕對是一種死亡的聲音。接著你必須推著購物車,裡面有好幾袋看起來讓人毛毛的、薄薄的塑膠袋,這些袋子裝著你的食品雜貨,而購物車的一個輪子偏又瘋狂地往左邊拉,就這樣一路穿過擁擠、凹凸不平、髒亂的停車場,等坐上車,你還得一路通過緩慢、流量大、休旅車充斥、尖峰時刻的交通,才能回到家,等等等等。在此的每個人不用說都有這種經驗。不過這尚未成為畢業生實際生活一成不變的一部份,那就是每日每週每月每年都這般行禮如儀。

 

不過這是免不了的。多的是更可怕、擾人、看起來了無意義的例行事物。但重點不在此。重點是像這樣雞毛蒜皮、讓人心灰意冷沒營養的事正是促成我們要去做選擇。因為交通阻塞、擠滿人的走道,長長人龍的結帳線讓我有時間思索,如果我不做有意識的選擇,選擇如何思考,什麼是該專注的,那每次上超市我必然憤怒悲慘。因為我那天生的預設選項是固定的制式反應,像這些狀態就是我這個人的寫照。我的飢餓、我的倦怠、我只想要回家,偏偏整個世界似乎都在跟我的想望作對,所有這些阻礙我的人是誰啊?多數的他們看起來讓人反感,排隊付帳的人眼睛看起來愚蠢、怯懦、無神、一副非人的模樣,還有那些排在隊伍中間拿著手機大聲講話的人,很討厭、超沒教養。這種不公的感受很深、很個人。

 

如果我選擇在店裡與在高速公路上用前面所講那樣去想,沒問題。我們很多人都這樣做。只除了這個方式去想太容易與自動反應外,實則與選擇沒有關係,倒是關乎我天生的預設選項。這種自動的制式反應是這樣,在我遭遇無聊、挫折、碰到成人生活的擁擠,當我啟動自動、無意識的信仰,即我是世界中心時,隨即出現我的立即需求和情感應該作為決定什麼是世界的優先。

 

重要的是,關於這些情境可以用全然不同方式去思索。在這個交通情境裡,所有這些阻擋我去路的車輛,或許開休旅車的人其中有些以前曾發生可怕的交通事故,而今發現開車非常讓人恐懼,以致他們的心理治療師命令他們買一輛大型笨重的休旅車,這樣他們就會有足夠安全感開車。

 

又或者我可以選擇強迫自己去體會那些在排隊付帳的其他每個跟我一樣感到無聊與挫折的人,其中有些人可能比我活得更辛苦、更沈悶、更痛苦。再次地,請不要以為我在給你們道德忠告,或我在告訴你們應以這個方式想,或任何人期待你自動去做。因為這真的很困難,需要意志與努力,又假如你像我一般,有些時候你將無法做到,或者筋疲力盡不想做。

 

不過大多數時候,當你有足夠的覺知給你自己一個選擇,你可以選擇以不同的方式觀看這位肥胖、目光無神、過度化妝,剛才在排隊付帳時對她的小孩大吼的女士。或許她平常並不是這樣。或許她已連續三個晚上握著她罹骨癌將不久人世的先生的手。也或許這位女士在監理所是一位低薪職員,昨天才以官僚施惠小手腕協助她先生解決了一個恐怖、惱人的官僚文件問題。當然,以上假想或許都不成立,但也不無可能。這取決於什麼是你要思索的。如果你直接反射地確信事實是什麼,啟動了你的預設選項,那你就像我一樣,或許不願去想其他不會讓人憤怒悲慘的可能。不過如果你真的學習如何思索、如何專注,那你將知道還有其他選項。事實上你擁有力量將這種在擁擠、炎熱、緩慢的消費者地獄般情境的經驗,變得不僅有意義,且神聖,這種力量與創造星星的力量同等:愛、友誼、所有事物內在深處的神秘一體感。

 

那種神秘事物不必然是真實的。重要的事是大寫的真實,你自己決定如何嘗試去瞭解。

 

這是我所提出真正教育的自由,學習如何善於調整,有意識地決定何者有意義何者無。那才是真正的自由。那才是受教育,與如何思索。其替代物是無意識、預設選項、漫無目標競逐、對無盡之物那種擁有與失去永不止息的噬咬感。

 

我知道講這些聽起來無趣、不活潑,也不像一般畢業致詞那樣予人崇高的啟發。它是什麼,就我所知,正是剝掉所有修飾性美好T大寫的真實(Truth)。你當然可以自由去想你要想的。不過請不要將此斥之為羅拉博士那種手指揮舞的講道。我所講的無關道德或宗教或教條或死後生命種種大而花俏的問題。

 

T大寫的真實是關於死前的生命。

 

我講的是關於真正教育的真正價值,它幾乎無關知識,而是單純的覺知,即,能覺知到什麼是如此真實、本質、如此地一直隱藏在我們周遭平常事物裡,也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一而再提醒自己:

「這是水。」

「這是水。」

 

 

注:原英文演講詞http://moreintelligentlife.com/story/david-foster-wallace-in-his-own-words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