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弘儀爆粗口,當然必須道歉,不只因為他是媒體人,更是公眾人物,在公眾場域失態,自然要為其造成的負面效應,付出代價。但最可悲的是,罵髒話,其實是這整個事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鄭弘儀罵的髒話,是國罵,街頭巷尾,幾乎沒人不曾聽過;如果不是鄭弘儀實在太紅,政治色彩太鮮明,你會當做耳邊風,媒體更懶得報導。
然而,鄭弘儀是當紅政論節目主持人,卻去為候選人站台,紊亂政媒倫理,這類事情,藍綠名嘴比比皆是,就算不出惡語,仍然是台灣當今亂源。問題是,誰在乎?
有人在網路上以言論自由為名,要聲援鄭弘儀,但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2100開講主持人李濤的身上,恐怕叫罵聲只會比現在的藍軍還更激昂。
回到問題的核心,中國生來台補助是否過於優厚? 台灣學生的生活困境如何解決?這難道不是每個家庭或多或少會遇到的事情? 媒體對此,可有大篇幅完整報導,為讀者解惑?或者只是配合政黨的需要而宣傳?
婦女團體跳出來大批鄭弘儀,個個情操高雅,卻不曾聽聞她們對中生來台問題曾經表示過一丁點關切;很可能她們的家境實在優渥,這根本算不了什麼;然而,其他的窮家庭呢?
總統府為了不是民進黨籍的鄭弘儀爆粗口事件,可以連續三次要求在野黨主席對此表態,但馬英九擔任在野黨主席時,國民黨在高雄刊登「趕羚羊」廣告事件,倒是從來沒聽說過他要對此事負責。
蘋果日報以頭版報導鄭弘儀事件,其標題用詞 :「粗鄙」,實在值得玩味。粗鄙,可以被當作一件最該被撻伐的嚴重罪行,遠遠超過政府官員的貪瀆和浪費。粗鄙的惡口,比冠蓋雲集的政商掛勾、精明內斂的法官收賄,都還來得更可惡,更值得用盡版面加以攻擊。
其實,當媒體政客將那麼多時間和資源放在這樣的新聞事件上,最可能的原因,是他們的確把群眾當作六歲小孩,至少對罵髒話的理解程度,比如何解釋兩岸關係和學生教育等問題,輕鬆簡單許多。
台灣社會對類此事件的反應,就像被逗弄挑釁的六歲小孩心靈,看到旗子在哪就往裡哪裡跑,政治人物永遠不怕沒有把戲玩。尤其是,只要高舉道德旗幟,保證無往不利,但揮舞這支道德旗幟的人是誰,動機是什麼?許多人並不細究,更不知,道德標竿愈高,偽善程度往往也愈高。
鄭弘儀的粗口惡語,就像一根針,的確讓反對者刺痛,讓支持者大爽。但這一針,也刺傷他自己,更將所謂成熟文明的表象社會,一舉刺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