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期間,日本右翼團體活動頻仍,其主要目的,也是希望能趁此中國大亂的時機,分割滿蒙,同時奪取中國南方之利益。
孫文曾經在其『建國方略』中曾回憶道,其於日本策劃革命時,曾結識以下日本友人:「遂往日本,以其地與中國相近,消息易通,便於籌畫也。抵日本後,其民黨領袖犬養毅遣宮崎寅藏、平山周二人來橫濱歡迎,乃引自東京相會。一見如舊識,抵掌談天下事,甚痛快也。時日本民黨初握政權,大隈為外相,犬養為之運籌,能左右之。後由犬養介紹,曾一見大隈,大石、尾崎等,此為予與日本政界人物交際之始也。隨而識副島種臣及其在野之志士如頭山、平岡、秋山、中野、鈴木等,後又識安川、犬塚、久原等。各志士之對於中國革命事業,先後多有資助,尤以犬塚、久原為最。其為革命奔走始終不懈者,則有山田兄弟、宮崎兄弟、菊池、萱野等。其為革命盡力者,則有副島、寺尾兩博士。此就其直接於予者而略記之,以誌不忘耳。其他間接為中國革命奔走盡力者尚多,不能於此一一悉記,當俟之革命黨史也[1]。」據萱野長知記載,在孫文等人革命期間,曾經積極參與其事的日本人,約在三百人之譜[2]。
這些熱心中國革命事業的日本人,除了大隈重信、犬養毅、尾崎行雄等政界名人,以及中野德次郎、久原房之助等財界人士之外,大多是所謂的「大陸浪人」。這些「大陸浪人」相當程度是倚靠大隈、犬養等「民黨」領袖,以及山縣有朋、桂太郎等軍部首腦提供活動經費,才能維持生計,因此相當程度上受政黨和軍方控制和操縱。
當時,革命陣營重要領袖人物身邊,幾乎都有日本人士。這些人士之中,真心認同革命之舉如宮崎滔天者,雖非絕無僅有,但別有居心者,更是不少。其實,就連宮崎滔天的背景也很複雜。犬養毅曾說:「滔天實在是一位微妙有趣的男子漢,外務省本來是派他去調查中國革命的祕密結社的,他卻變成中國革命的同路人,忘記了自己的本來任務,而與孫文意氣相投,結為一伙。....『去偷木乃伊的人,自己也變成了木乃伊[3]。』」事實上,當年日本外務省之所以派遣宮崎滔天前往中國調查祕密會黨,是希望利用反清祕密會黨的力量來牽制清廷的反日政策。負責執行此項牽制策略者,正是時任外務大臣大隈重信的重要智囊犬養毅[4]。黃興身邊的萱野長知、宋教仁身邊的北一輝,也都有各自的任務。
在眾多「大陸浪人」中,以頭山滿為首領的「玄洋社」和內田良平所領導的「黑龍會」是相當有名的右翼團體,他們在辛亥革命期間的活動值得密切注意。
一九○一年二月,原「玄洋社」成員內田良平等人於東京成立「黑龍會」,之所以號稱「黑龍」,蓋取其「欲擔當以黑龍江為中心經營大陸之大業」之志[5]。這一點,與內田等人之前輩組織玄洋社,意圖跨過玄洋灘,侵略朝鮮半島如出一輒。
黑龍會與中國革命淵源深厚,但一開始就企圖藉此奪取滿蒙。一八九八年七月,孫文由宮崎滔天引介,於東京拜會內田良平。據內田回憶,孫文曾表示:「原來吾人之目的,在於滅滿興漢,至革命成就之曉,即令滿蒙西伯利亞送與日本亦可也[6]。」內田良平一聽孫文此言,認定孫「非尋常之人」,遂與之訂下援助之約[7]。
一九○○年,內田良平曾對其部屬解釋:「吾人賭生命以援助孫革命之所以,以其與日本利益相一致之故也。孫以大義名分、興漢滅滿為革命旗幟,建設漢人之中國。(吾人)以故助漢人,使滿人求助於俄,而後日支提攜以破俄,收『滿洲』、西伯利亞為我所有,奠定經營大陸之基礎[8]。」
一九○七年,伊藤博文就清朝慶親王奕劻要求日本將孫文驅逐出境一事,與內田良平商議時,內田曾提到孫文可資利用之處為:「孫文自前年以來,向我朝野諸人遊說,言日本若能援助支那革命,將以滿蒙讓渡日本[9]。」
除了內田良平之外,其他右翼人士也多有圖謀中國東北,才援助革命者。一九○○年,孫文結識下田歌子,請其幫助革命黨人籌措革命經費。下田問:「革命成功之日,是否有意將『滿洲』予以日本?」孫文答:「可也。」於是下田說:「如此,當不惜盡力[10]。」
孫文為求日本朝野援助革命,亦曾主動表示不妨將中國東北交給日本經營之意。一九一一年七月十六日,孫文致函宗方小太郎:「我將日本視為第二個祖國。只是,近來我國青年志士常誤解日本經營『滿洲』對中國不利,真是令人遺憾[11]。」
內田良平的想法是「非早日地解決滿蒙問題不可,為此,甚至預先從孫文得到滿蒙讓與的言質,故他的援助革命不僅僅在於一般志士之間所通行的俠義精神,而在根本上想趁此機會解決滿蒙問題,有此決心才援助的[12]。」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日本後,內田良平立即前往拜會山縣有朋及桂太郎,「教以此次武昌起義乃制清朝於死命的一大轉機,當此之時,使支那本土革命成功,同時防止革命波及滿蒙,使滿蒙得日本之領導而獲獨立,方為日本應取之策[13]。」
內田良平也想到要藉由支援革命軍,來支配中國南方。辛亥革命爆發後,內田即指出,以中國之遼闊富饒,日本不應只固執將眼光鎖定於中國東北;放眼南方,應可見其無限的天然財富[14]。
內田良平在辛亥革命期間,對南方革命軍最重大的意義,莫過於替革命軍爭取到購買日本軍火的機會。
一開始,日本政府只賣軍火給清廷,內田良平得知此事後,立刻寫信給三井物產總經理益田孝,表示三井幫助清朝固然不錯,但是別忘記也要同時幫助革命軍。「武漢之革命軍縱令為官兵所討滅,其核心力量-革命黨,仍將健全保存,到底難以剷除盡淨。....此際失革命黨之情感,將來無論是否對支那進行瓜分,都將大大有所損日本國家之利益[15]。」
益田孝收到內田良平的信後,往見擔任三井總顧問的井上馨。井上指示益田,援助革命軍之事須經政府同意,才可進行。於是益田先行拜見對軍方有絕對影響力的前首相桂太郎,取得諒解,再與桂太郎同行求見首相西園寺公望,獲得政府默許,確立援助革命黨的方針。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有吉朋電告外相內田康哉,告知有日本商人秘密輸送武器給革命軍。內田回電指示,對於此事,默認即可[16]。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八日,由「雲海丸」輪船祕密運送步槍一萬挺到上海,交給革命軍接收[17]。一九一二年一月八日,再由「巴丸」輪船運送步槍一萬兩千枝,子彈二千萬發,機關槍六挺,大炮六門,炮彈五千發到南京[18]。
一九一二年一月,內田良平以革命軍上海都督府代理人的身分,與三井物產會社「先成立三十萬圓的借款,以三井貸款給內田良平的名義簽訂契約書,並立刻以此款充作武器彈藥的購買費,革命黨的使者即從泰平組合購得日本陸軍所放棄的大砲、槍枝、彈藥,運回戰地。另一方面,孫逸仙要求三百萬圓的借款,即命三井在上海的支店回應[19]。」
這些武器都是日本陸軍部庫存的剩餘品,大部分都無法使用,卻以高價賣給革命軍。臨時政府財政十分困難,自然無法付款,只好向日方借款來償還。
[1] 孫文『建國方略』,收錄於『國父全集』第一冊(臺北:國史館,1965年),頁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