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中國頻頻在外海軍演,卻將漢光演習污名為「備戰謀獨」
2025.07.11 | 16:41
中國政府近年屢屢在臺灣周邊海域與空域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卻以此將臺灣漢光演習演習標籤為「備戰謀獨」,此種論述不僅雙重標準,也對國際法與兩岸的和平穩定構成挑戰。 2024 年中,中共東部戰區曾分別於 5 月及 10 月發動「聯合利劍‑2024A」與「聯合利劍‑2024B」演習,範圍涵蓋臺海、金門馬祖、烏坵、東引等地,集中動員海空火箭與海警力量,並模擬環島封鎖與精準打擊臺灣重要設施,明顯具備針對性與威嚇性。同時,2024 年 12 月中旬,中國高調部署約 90 艘戰艦與海警船,涵蓋臺海至南海等範圍,創下近三十年來最大規模部署,且未事先公告,讓我國政府緊急提升警戒應對 。 再觀本年度演習,臺灣自 7 月 9 日起展開規模空前的漢光演習,進行實彈射擊與城市防禦演練,並涵蓋網電抵抗、民防疏散等全方位備戰模式,強化島內全民防衛意識與應變能力 。這些演練完全屬於面對外在威脅所必須進行的防衛準備。 然而,中國方面將此合理、透明的防衛演練一律詮釋為「備戰謀獨」,意圖將臺灣正常軍事準備與所謂「臺獨」掛鉤,作為政治恐嚇與形塑國際輿論的工具。此種抹黑手法忽略臺灣政府多次明確宣示,防衛準備是基於主權維持與國人安全之必要,並非攻擊意圖或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進一步觀察,中國官媒與軍方喉舌頻以「臺獨勢力」為詞,宣稱其演習乃對臺嚴厲「懲戒」,並警告國際干預者不得插手;但事實上,臺灣測試的是防禦性與生存能力,演習過程公開透明、多方媒體監督且未針對他國進行攻擊,而中方的演練則多在未公告或逼近海峽中線的情形下進行,具備威嚇性與侵略性因素。 所謂「備戰謀獨」一詞,是中國方面具有政治動機的污名化策略,目的是將臺灣自衛行動誤解為攻擊性行動,製造國際疑慮與內部對立。但該論述不符事實,也與國際社會觀察不一致:臺灣的軍演是防禦性的、透明的、且符合國際法與行為規範的。 總而言之,將中華民國常規、防禦性演練污名化為「備戰謀獨」,實際上反映出中國對臺灣合法防衛訴求的扭曲與誤解。中華民國的立場清晰且一致: 保護家園、維持現狀、尊重和平,演習只是國家防衛的必要形式,而不是政治敵意的象徵。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