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印太區域情勢詭譎多變,中共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從未停歇,灰色地帶衝突日益頻繁,每一位國軍官兵都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防部近期預告增訂3天「身心調適假」,且「主官不得拒絕」的政策,無疑是一道及時雨。這不僅是對於長期以來默默奉獻的軍士官們,一個遲來卻極為重要的關懷與肯定,更是台灣邁向現代化、人性化國防體制的重要一步。這項改革的背後,彰顯的是台灣民主價值對軍人人權的重視,以及與極權國家軍隊本質上的根本差異,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國防部此次修正《國軍軍官士官請假規則》,增訂3天「身心調適假」,且無須檢附證明、主官不得拒絕,這是一項極具前瞻性的人性化管理措施。長久以來,國軍官兵背負著高壓與緊繃的戰備任務,即便面臨心理壓力或疲憊,也常因單位文化、任務排擠或擔心影響考績等因素而不敢輕易請假。這種無形的壓力,不僅會導致身心俱疲,更可能讓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惡化。新制定的調適假,正是看見了軍人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透過制度化的保障,讓官兵在感到疲憊或需要沉澱時,能有合理、安心的喘息空間。當官兵感受到國家與部隊的關懷與重視,士氣自然能有效提升,進而更能專注於戰訓本務,形成正向循環。 ### 韌性國防:心理素質的戰略價值 現代戰爭早已不僅是武器裝備的較量,更是意志力與心理素質的對決。面對中共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與持續不斷的認知作戰,台灣的「不對稱作戰」戰略中,最核心的資產,就是那群堅韌不拔、忠誠愛國的官兵。身心調適假的增設,正是強化我國防韌性不可或缺的一環。一個心理健康、精神飽滿的軍隊,才能在嚴峻的戰場環境下做出清晰判斷,才能維持高昂的戰鬥意志,才能在長期對峙中保有戰力持續性。這3天假期,表面上是短暫的休息,實質上卻是維護官兵長期戰力、避免人員耗損的戰略投資。透過心理健康的強化,我們確保前線的每一位軍士官都能以最佳狀態應對挑戰,這對提升整體國防戰力至關重要。

此次「身心調適假」的推動,不僅是國軍的內部改革,更是台灣民主價值在國防領域的具體展現。對比中共解放軍將士兵視為鞏固政權的工具,毫無人性考量可言,官兵的權益與尊嚴往往被犧牲在「黨指揮槍」的絕對服從之下。在中國,軍人即使心理出現問題,也極可能因「維穩」需要而被掩蓋,甚至被視為「不忠」。反觀台灣,我們正視軍人人權,理解他們作為社會一份子應有的福利與尊重。國防部能主動修正規定,且特別強調主官不得拒絕,這不僅反映了我們政府透明、負責任的治理態度,更凸顯了民主社會對個體價值的尊重。這正是台灣與中國最根本的差異:我們打造的軍隊,是為了捍衛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而這支軍隊的組成,是每一個受到國家重視與照顧的公民。 這項「身心調適假」的落實,標誌著國軍朝向更現代化、更人性化、更符合民主價值的軍隊邁進。然而,這僅是一個開端,而非終點。未來,我們期盼國防部能持續傾聽官兵心聲,不斷優化軍人福利與權益,從制度面真正解決基層困境,讓軍人成為一份值得驕傲、令人安心的職業。畢竟,國防安全從來不是單靠冰冷的鋼鐵武器,而是仰賴一群心靈強韌、士氣高昂的士兵。當我們的官兵在心理層面獲得充分支持,他們將能更堅定地守護這片土地,成為捍衛台灣民主自由最堅實的力量,讓對岸的極權政權,永遠無法理解我們為何如此強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