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cogito ergo sum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cogito ergo sum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大罷免或許能讓國民黨看見民意

    2025.07.14 | 21:54

    人類的視覺能力在動物中屬前段班。從評估獵物距離到辨識農作物成熟度都需要視覺,所謂「眼見為憑」也指出人類也極為仰賴視覺。很多詞彙像是「見識」、「冷眼」、「目不識丁」等...透過視覺也用來比喻人的價值觀、態度、知識量、判斷力與各種人類的動機。人際互動時可以透過眼神來確認彼此意圖與狀態,但人也學會「假動作」來隱藏自己,所要要透過其他行為輔助判斷,甚至有時候只能透過後果來回推原先意圖,判斷群體更需要仰賴其他行為。 我們也能從政黨行為來推定其價值觀。民進黨從黨外成為正式政黨,在總統直選之後,就推出「臺灣前途決議文」強調主權在民的理念,明確指出臺灣民意高於政黨。從行為來看,或許是民進黨看見臺灣民主化,配合環境而改變,尊重不同的政治立場。國民黨自從首次政黨輪替後,對內選擇開除首位民選總統的黨籍。對於民進黨則保持敵對,對「臺灣前途決議文」始終視而不見。隨著「連爺爺回來了」,國民黨開始與中共政權接洽。從行為看來,國民黨看不見體制內的競爭對手,不重視走向民主成果,忽視國共合作後的多次背叛的歷史。 兩岸因文化及語言相近,互動相對頻繁,大部份民眾對中國人民保有善意,最早的「大陸尋奇」或「瓊瑤戲劇」,再到近期各種影視作品皆可在臺灣主辦獎項獲得大獎。面對重大災難時,臺灣善款更是不落人後的提供協助。直到SARS後,民眾才漸漸意識到對岸的冷血無情,中共一向是小人得志,處於弱勢就虛情假意,得勢後就囂張跋扈,原來臺灣各種善意也無法抹去對岸的戰狼性格。 隨著中共影響力增加,中共政權在文宣上與在行為上也有實際行動,國際空間打壓臺灣,或軍事威脅,不難判讀中共如何看待臺灣。然而,不只臺灣,中共透過軍事窺視澳洲、騷擾菲律賓、挑釁日本,又去中途島向美國示威,不斷在二戰關鍵島嶼增加影響力。在承平時期大幅增加軍事預算,不難看出中共對世界的意圖。 當國際看出中共戰狼意圖,各國紛紛選擇疏離中共。反觀臺灣隨著醫療、科技,與經濟實力的展現,臺灣慢慢得到更多國家的重視。但,國民黨仍舊選擇選擇持續與中共加深往來。看不見國際局勢的改變,看不見臺灣的優勢,仍舊強調經濟需依賴中共,疫情期間還不斷打壓防疫能量,鼓勵臺灣跟中共加深合作。 回顧過往,倘若台積電在馬政府任內買給紫光,防疫初期向中共敞開大門,疫情不明時送防災用品給對岸,選擇使用中共疫苗防疫,各種關鍵時刻可能都帶來極大災難。年長的人漸漸遺忘,年輕的人不知道國民黨過去所作所為,國民黨再次提升了國會席次。然而,國民黨許多立委選擇在國會期間,忽略自身職責,選擇前往拜見王滬寧。體制內的對手雖是競爭,不論是立法權或是行政權,其背後都有其民意基礎,對同體制內的其他立委或官員的藐視,也間接藐視了民眾。反觀,這些立委拜見對岸官員時的諂媚,彷彿是見到自己的長官,不難看出這些立委是重視本國的民眾還是對岸的威權了。 當民眾看見立委畢恭畢敬的拜見中共官員,對內卻是破壞憲政體制,擴充立法權,打壓行政、考試與監察權,同時詆毀司法權,民眾自發開始罷免不適立委。然而,國民黨立委看不見公民團體,誣指罷免是由民進黨發起的。隨著「以罷制罷」,國民黨出現許多爭議連署,而被司法調查,國民黨沒看見自己黨工違法行為,也沒看見國民黨立委立法增加刑責。 臺灣從清朝就有微弱的公民力量,在日治時代更有規劃,在戒嚴時期不時也有公民力量的展現,漸漸結束了黨外時代,近代更有野百合跟太陽花運動,野百合後許多參與運動的人加入國民黨或民進黨,太陽花運動產生了第三勢力,這都是過去的公民力量。這次的青鳥運動會帶來什麼改變仍待觀察。國民黨自從李前總統之後,就沒有人正視面對公民力量了,反觀,民進黨明白自己無法駕馭公民力量,就轉身成為公民的側翼,在民主國家裡,這樣的一來一往,就連家大業大的國民黨也會慢慢衰落。 著名經濟學家 湯瑪斯·索維爾 (Thomas Sowell)曾說過「沒什麼解決方法,其實只是取捨」,政治事務沒有萬靈丹,只有選擇與代價,政治人物與人民所看重的可能不同,在民主國家,政治人物必須看清人民所重視的是什麼,認真評估政治目標與爭取民意之間該如何取捨。 隨著民主發展,臺灣人民看見國際情勢的轉變,看見對岸的惡意,選擇加深與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同時,對中共有更高的警覺。太陽花運動正是這樣「天然獨」的呈現,馬英九前總統沒有遵守「六三三」,民眾沒有太在意其誠信,但過度親中的法案引發強烈反彈。國民黨也因此失去執政,立法權也跟著縮水。隨著民眾淡忘,國民黨在國會增加勢力,國民黨選擇是跟國台辦異口同聲的攻擊執政黨,當臺灣國際權益受損,國民黨不是譴責中共,而是責怪辛苦的外交人員。 當香港發生「反送中」,國民黨常說民進黨撿到槍,原本的本土政黨開始反共了,因為看見環境的改變,民進黨必須隨著因應,然而,國民黨卻不願意撿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進入中聯辦,過程沒有指責中共違反承諾,卻指責民進黨操弄議題。相較於不斷因應改變的民進黨,國民黨ㄧ直忽略大環境的改變,因不願意改變,最終發現民進黨「側翼」不斷增加。 在民主國家,民意是複雜且多樣的,回應民意雖困難卻是必要的,國民黨除了李前總統,歷年的黨主席都無法回應解嚴後不斷轉變的民意,面對太陽花視而不見,面對青鳥喊出罷免卻是訕笑,與國民黨看見中共官員畢恭畢敬成為對比。 隨著ㄧ、二階罷免過關,大罷免不再是口號,國民黨行為上也收斂許多,甚至開始鞠躬哈腰,嘗試以違憲的方式政治買票,然而,近朱者赤,跟中共相處久了,難免也會像他們,有危機就虛情假意,但,民眾應該還記得回青鳥剛成形時,他們如何囂張跋扈的訕笑民眾。 大罷免是出於對國民黨的期望,希望國民黨可以活在現實,不再找虛構的綠共,而是對抗真正的中共,不再以納粹胡亂指責,而是認清中共的獨裁。希望國民黨可以認真思考「中國」國民黨的中國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不該失去起初三民主義的民主精神,又跟中共ㄧ個鼻孔出氣。民主臺灣的政黨都應認真看待國際的情勢,臺灣民主的發展,若無法回應民主,國民黨也只好被其他政黨取代。有機會參與的民眾,務必在七月與八月讓囂張跋扈的立法委員學習,權力來自於民眾,手握權力時有也不應蔑視民眾。
  • 投書 政黨皆應以深化民主為目標

    2024.01.19 | 23:01

    一場讓世界關注的選舉宣告「亞細亞的孤兒」早就成了世界的焦點,從「讓世界看見臺灣」到”Taiwan can help”,不懂歷史可能不明白這歷程的可貴。雷根前總統提醒自由可貴,只要一個世代就可能失去自由(Freedom is a fragile thing and it's never more than one generation away from extinction.),一場選舉,不同政黨會有得失,重要的是如何繼續捍衛自由,至少不能讓民主傳承終止在我們這一代。這次選舉可惜的是一些小黨沒進到國會。進到國會的三黨皆有角色不同,但都應以深化民主為目標。 民進黨雖然不是最大黨,但仍是執著黨,政府的各種責任也落在民進黨。世局多變,各種選擇自然必須取捨,抉擇下無法完美,不過,蔡英文政府八年來,降低稅率卻增加稅收與福利,在內政上也是很大的成就,在國防上,隨著第一艘國造潛艦,也成了亮眼的成就。外交上,雖然正式外交關係仍減少,但大國之間的國際會議多次提及臺灣就是國際利益,其重要性可見而知。或許,不是蔡政府直接的功勞,但蔡政府在國際潮流掌舵也不容易。各樣成就,在國內影響有限,像是疫情的各種好表現卻一直被抹殺為官商勾結。然而,有些消息被過度放大,也有各種不實的訊息被流傳,像是「Lin bay好油」事件。 新上任的民進黨政府自然必須延續原有的好成績,不過,民主制度中,政府從民眾獲得權力,所以政府必須獲得民眾的信任,各種假消息會抹殺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信任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維持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信任,政府應常常與民眾溝通不同政策的取捨。面對跳躍式的假消息,政府如何快速回應也成了重要課題。若有不實消息應立即澄清,並書面告知傳遞者消息錯誤,若持續散播消息應視為假消息的協同者,尤其常有政治人物一同傳播消息,所以司法必須介入釐清其行為是否仍在自由言論範圍並有適當的處理。 此外,臺灣這土地承載各歷史時期的故事,有些制度可能也不合適現今社會。像是這次「礦地房屋」再次讓我們看見過去地方與中央政府的怠惰。執政政府應該針對法條通盤整理,讓國家制度更符合現今社會。 國民黨不該再把人民鎖在歷史,所謂九二共識就是沒共識的共識,說穿了就是自欺欺人的文字遊戲,加上沒有正式文件,兩方最高領導人並沒有正式會面談過九二共識,海基會為半官方機構與海協會是非官方機構,充其量只能算是兩方非正式官員隨口說說。非正式官員是否有足夠代表性?之後經歷1996總統民選,2000政黨輪替,兩個非正式官方機構的會議又如何能約束得到民意充分授權政府?與其害怕中國政府生氣,或許國民黨該更該正視民選後的臺灣民意。 國民黨成為國會最大黨,成為監督政府的主要政黨自然就是國民黨,然而,國民黨往往只有兩大訴求,要「從中國賺錢」跟要「避免讓中國不高興」,似乎,忘記國民黨成立可以追溯到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目標是協助中國民主化,當時的革命先賢不打算從清政府獲取利益,也不擔心讓清政府不開心。帶著讓中國民主化的理念,不但革命成功,也讓原本較為弱勢的國民政府在北伐期間獲得許多支持。若不想將「中國」國民黨改成「臺灣」國民黨,也應回到初衷,思考「三民主義」與「統一中國」不可兼得時該如何取捨,是否該回到創黨原點促進中國民主化,督促政府營救富察。畢竟,中國民主化對臺灣,甚至是世界都是很好的事情。 民眾黨雖然只有八席,但也成為第三大黨,然而,民眾黨常常以「陰謀論」與「被害者心態」自處,這樣的方式若成功,最終國家或是世界就會受害,過去希特勒或是列寧也做過類似的事情。陰謀論假設對方就是有罪,若找不到證據就是對方藏太好了。而被害者心態認為其他人都是欠自己的,自己不用負責,做什麼當是理所當然「討回來」。選後先說下次要贏回政權,再指責這次輸了是因為作票。長遠下來,政黨或是國家之間,必有一方會受害。希望民眾黨能有更完整的論述,不再是跳耀式指控,甚至不是只有抱怨政府,而是告訴民眾不同做法的取捨如何優於政府的做法。 臺灣脫離白色恐怖,在1996年開始民選,2000年政黨和平輪替,至今已24年了,當時出生的孩子也開始參與社會了,若缺少歷史知識,很容易隨著政治人物的口號而起舞,然而,自由民主必須由每一代人傳安承,三個政黨少一點算計,好好面對轉變中的國際情勢,好好接受民眾暫存的信任,扛下新角色的責任持續深化民主。
  • 投書 面對敵意,壯大自己才能帶來和平

    2023.10.10 | 14:02

    最近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讓某些政治人物強調要和平,忽略敵意以為一廂情願就能和平,就顯得此事件理解不足。巴勒斯坦過去由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掌控,現在是哈瑪斯掌控。這裡必須區分巴勒斯坦與哈瑪斯,沒有定期民主選舉制度,加上打壓人權與新聞自由,無法說哈瑪斯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反而是,哈瑪斯攻擊以色列,以色列反擊哈瑪斯可能造成「附帶損傷」,哈瑪斯也有意無意的用人民當肉盾,稍微有點同情心的人,一定會同情巴勒斯坦人,這樣的情況下,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沒有討論的基礎...不過,我們也確實要留意,或許我們也該對以色列有些認識。除了為受傷害的人祈禱,同時也從中學到警惕。畢竟,我們也是面對常用「中國人民」與「民族情感」當說詞的中共。聖經記載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告訴他的後代如何在埃及為奴四百年後,才能出來建立王國。以色列這名字是上帝幫亞伯拉罕孫子雅各取的,以色列一開始沒有所謂的王,以雅各的兒子們分成十二個聯邦,平常由世襲的祭司們與非世襲的先知們帶領以色列人,特殊狀況又會有士師來完成特殊任務。至於國王,是因為當時人民想跟其他國家的人一樣,而找了掃羅,後來要找了大衛,大衛傳位給兒子所羅門才開始有我們理解的世襲王位,不過,傳給所羅門之後,以色列就南北分裂。北國滅於亞述,南國滅於巴比倫,巴比倫滅於波斯、波斯被希臘取代,希臘之後是羅馬,龐大的羅馬帝國就算把首都東移也無法避免東西分裂,後期基督教成為國教,信仰就與政治有點關聯,兩邊分裂之後,東邊的基督教是東正教,西邊的變成天主教。不過,東邊的拜占庭後來又被奧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打敗。一直到近代因大英帝國努力下,才讓奧圖曼帝國從內部分裂。以色列就成為英國託管的地區。以色列人大約從三千多年前就住在以色列,一直到奧圖曼帝國,以色列人被刻意趕出以色列,以色列人開始在非洲與歐洲被趕來趕去。在還沒有普及教育之前,以色列人就相當強調閱讀與思辨能力,所以就算某個國家禁止他們從事特定工作,以色列人還是能從其他領域獲得成功,因爲成就加上無法被同化,最終就是以色列人被趕來趕去。歐洲有些人同情以色列人的待遇成立了錫安會,當時選了幾個地方想協助以色列復國,只是以色列人因信仰,在英國託管期間自發性回到以色列,只是人數沒太多,就沒有什麼大衝突。一直到德國納粹有計畫性地殺害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意識到沒有國家只能任人宰割,更多的人就選擇回到以色列,在1948年以色列復國。從大量以色列人返回以色列就開始有糾紛,復國後,阿拉伯幾個國家更直接派兵攻擊以色列。以色列剛復國時與現在不同,以色列當時並不強盛,西方各國礙於阿拉伯各國,最多只敢口頭支持,只是以色列人被當踢來踢去的皮球又被當作化學武器的白老鼠,他們明白什麼比死亡更慘,強烈的意志讓他們從幾次被圍剿中突破困境。一點一滴,以色列人才有今天的成績。不過,猶太人在各領域的成就,仍讓他們常成為箭靶,從鼎鼎大名的愛因斯坦,到心理學的弗洛伊德、阿德勒、弗蘭克、馬斯洛...至今在歐美仍偶有猶太人相關的陰謀論。以色列人總是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對於自己人民盡力保護,幾次以巴衝突後,以色列的損傷總是比較小,之後也會出現更嚴厲地監控,某種程度也讓巴勒斯坦人民受到打壓,兩邊人民受到待遇會讓人同情巴勒斯坦人。不過,民主國家的人民往往比極權國家受到更好的待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紛爭不斷,以色列建國以來一直是如此,以前巴勒斯坦會有自殺炸彈客,所以以色列直接封住巴勒斯坦區域,不允許巴勒斯坦人進入,在國際譴責「隔離主義」後,以色列人漸漸放寬規定允許審查過的人進到以色列地區工作。現在的以巴戰爭,對於未來巴勒斯坦人可能又會有其他限制。面對以巴之間的紛爭,我們很容易看見雙方很糟糕的部分,但很難找到解決方案,尤其現在又是哈瑪斯主導巴勒斯坦地區。美國已故總統雷根曾說“只要再一代自由就會絕跡”(Freedom is never more than one generation away from extinction),他強調自由民主不是血脈相傳的,是要努力維持或爭取的,民主也是珍貴的。巴勒斯坦過去是由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掌控,後來透過軍事行動,哈瑪斯搶到主導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複雜的歷史糾葛,至今仍沒有解決之道可以從哈瑪斯的宗旨來看。哈瑪斯的宗旨就是消滅以色列人,後來改成以色列人趕出以色列地區。哈瑪斯也被許多國家認定為恐怖組織。從哈瑪斯無差別殺人、綁架兒童、褻瀆屍體不難看其組織的問題。簡單來說,以色列人想要有個穩定的居住地,哈瑪斯要不擇手段趕走以色列人,雙方無法找到共同的討論基礎。以色列面對敵意哈瑪斯,以色列努力建設,隨時為突如其來的戰爭準備。臺灣與中共也有複雜的歷史因素,臺灣有些人也無法區分中華文化與中共的差異。簡單來看中華民國臺灣與中共,中共強調會談唯一前提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中國,中華民國或是臺灣都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民主制度,共產制度是唯一制度。所謂的九二共識就是明白雙方不可能有共識,只能各說各話。其實就算接受中共,不代表臺灣不會遇到類似西藏或新疆處境。不對等的協商會讓中華民國或是臺灣的民主制度消失,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自由將會絕跡。面對恐佈組織,以色列保持警惕,強化自身能力以外,外交上也相當努力,除了西方國家,以色列選擇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希望透過一切手段能維持和平。以巴衝突是憾事,多少會造成國際動盪。面對敵意的中共,臺灣平常也應保持警惕,強化自身能力與拓展外交,在國際動盪時期也需留意中共趁亂製造事端。
  • 投書 反對黨也有兩種

    2023.07.27 | 12:41

    反對黨也有兩種反對黨是民主制度特有的團體。表面上,反對黨的存在干擾團體運作,影響決策效率,不過民主制度卻仍保有反對黨。簡單來看國家運作,國家基本上要根據本身資源思考兩件事情,1. 該不該改變,與2. 如何改變,在有限的資源下就有妥協,必須有所取捨。 改變帶來的機會是否伴隨其他危機?人往往有確認偏誤,自然而然要證明自己,就連一流的科學家也無法完全避免盲點,所以必須仰賴實證或同儕審查來調整自己。ㄧ群人的確認偏誤就是團體迷失,政黨也是有自身的盲點,反對黨的功能就是同儕審查執政黨,對於關乎眾人的事物,正確遠遠比效率重要。 有時候會說反對黨的「天職」就是反對,顧名思義,反對黨自然不該支持,而是抉擇反對的力道與原則,所以,反對黨刻意尋找政府的盲點,找不到盲點也需評估改變需要的代價。既然如此,民眾就可以從反對黨如何反對來評估反對黨是否稱職。 伊恩·麥克吉爾克里斯特(Iain McGilchrist)發現生命運作本身就有許多「透過對立來協助」的狀況,最常見的狀況就是一隻手抖,就靠另一隻手施加壓力來降低抖動。過去蔡政府有「淘汰老車」的政策,單純只聚焦在老車製造二氧化碳,忽略老車是生技工具。當時,政府就會需要反對黨施加壓力讓執政黨重新思考與調整環保政策。 另一種反對是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病毒論,德希達從用病毒來描述其哲學思維。病毒本身無法長期存在,需要宿主延續自身生命,在政治上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除了沒有核心價值,甚至有破壞生存的疑慮,如:疫情期間反對「禁止口罩外銷」,或是扁政府時代,面對中共威脅,仍要阻擋國軍採購潛艇。 常有人以「思想病毒」來形容馬克思主義,後來經歷列寧突變成馬列主義,現在習近平再突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論生理或思想病毒如何突變,病毒本身無法長期獨立存在,目的就是寄生與破壞。共產主義為了權力不斷說謊,立場也能隨意更改,所到之處也充滿血腥殺戮。病毒思想往往會以善意包裝,虛假宣稱為苦難人民發聲,透過反對政府嘗試削弱政府,目的就是增加自身影響力。 「反對」若只是抱怨很簡單,只要不知感恩與自我中心就能找出各種反對的理由,政見只是口號也很簡單,只要不打算負責就好。畢竟,現在也沒有多少人要求馬前總統兌現「633」了。而建造有用制度很難。不斷「下架」只是讓不同政黨學會耐心,繼續用對抗語言讓兩方的支持者被仇恨矇閉。理想的民主制度,反對黨應該是未來的執政黨,不該只會喊下架執政黨,而應該給人民一個未來的藍圖,透過事件來告訴民眾,假如換政黨,人民生活可以如何改善。 相較於其他國家,臺灣有自己獨特的政治歷史挑戰,某種程度難度更高,但某種程度也更簡單。就語言方面,臺灣與中共有共通語言,也就是我們民情與時事更容易被掌握,而接受到政治宣傳,似是而非的宣導多少會讓人民不知該如何回應政策。就算是政府失誤,民眾情緒可能也被放大,可能對政府喪失信任,自然無法好好監控政府。 留意中共各種對內談話與放話,不難發現中共對臺灣與世界充滿惡意,面對中共就會簡單一點。當臺灣與國際有更多合作,中共就會出來指責,當臺灣增強國防,中共就會出來威脅,所以當中共反對時,或許臺灣所做的就是正確的。 中華民國臺灣人民從未繳稅給中共,我們是正常獨立國家,我們沒有理由被中共限制,正常的國際關係也不應當被視為挑釁。因為臺灣與中共語言相通,容易受到中共文宣影響,所以我們要再花一些時間了解全球共產黨歷史,中共歷史,與瞭解國共內戰過程,國民黨如何受騙,再來看現在中共,就明白中共反應就是我們的反向指標。 中共慣用的談判手法是先設定不對等立場,與不斷回收利用失信的承諾。中共強調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間接說出不論是中華民國還是臺灣都只能當地方政府,中共身為中央政府就能有一切選擇與解釋權力,當「裁判、球證、旁證」都是中共,任何談判都只是欺騙,所以看清國際情勢與共產主義的蔣經國前總統才會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應對。 中共帶給臺灣或世界的只是生物與精神上的病毒。臺灣在國家發展上仍需與中共打交道,但必需保持社交距離。臺灣人民可多留意中共面對各事務的反應,同時留意我們的反對黨是否與中共異口同聲,希望臺灣的反對黨透過「對立來輔助」政府,而不是病毒,如此,人民可以選擇好的政黨,而不是ㄧ再下架執政黨。
  • 投書 一物剋一物?

    2023.07.01 | 07:51

    ㄧ物剋ㄧ物?道家以陰陽五行概念理解各種事物,四季替換生生不息,人類也無法脫離生老病死。相生相剋講的是事物形上學的關係,然而,如何應用在實際物體上仍有困難,有太多因素互相影響,也有各種交互作用無法排除。郭台銘先生連續兩次表示競選總統,這次更喊出自己最適合調解美中衝突。或許是商場的經驗讓郭先生有很高的自信,只是商場經驗如何應用於政治就有其困難,其中更是牽扯各行各業的商業利益,遠遠超出鴻海本業。沒有人懷疑郭先生的商業頭腦,只是政治真的就是另一種行業。若檢視郭台銘先生的從政之路,勉強算是從政之路。因有其財富與其立場,郭先生一直備受尊重,偶爾還可以安插自己人參與政治,對政治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當郭先生自己主動參選時,卻被國民黨玩弄兩次,相較於國民黨,美中的衝突更加複雜,郭先生又如何可以調解?國民黨對郭先生是要錢不要人,當時郭先生不滿退黨,這次還爲「年少輕狂」道歉,不知道隨著金小刀加入,郭先生又會如何成為提款機。再觀察國共和談與內戰的歷史,對於善於給空頭支票的共產黨,國民黨越談越弱,最終失去中國,記取教訓的國民黨在蔣經國總統任內還提出「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政策。世事難料,沒想到多年之後,國民黨鼓勵國共交流,只是隨著交流增加,國民黨在臺灣的支持度就跟著下降。國民黨不斷示好卻無法阻止飛彈對準臺灣,或是軍機擾台,代表臺灣不斷熱臉貼冷屁股,最終引起了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只是國民黨仍在2015年執意舉辦馬習會,代表臺灣的總統卻不能在公開場合表示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後來讓習近平主席說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到現在,國民黨仍舊玩不過共產黨,郭先生又如何能玩贏共產黨?現在國民黨不懂跟共產黨談判前提是要先認輸,共產黨談判內容也不斷回收利用過去沒兌現的承諾。當中共崛起,自認為大國之後,美國開始要求中共應有大國典範,在經貿上應有對等公平的互動,然而,習慣說狠話又不守承諾的中共漸漸讓讓美國加大「去風險化」,進而孤立中共。美國跟中共的競爭仍在持續,誰佔上風可能受意識形態影響,單純以經濟跟盟國的質跟量來看,美國似乎佔上風。從歷史來看,美國比中共厲害,共產黨比國民黨厲害,國民黨比郭台銘厲害,至於郭台銘是否真的能剋美國跟中共,就讓人不知該如何看待。 不過相生相剋是可能的,猶如國王新衣謊言被孩童戳破,在國民黨內順風順水的侯友宜市長卻經不起大學生的質問。政治中有很多妥協,面對不求利益的學生,政治人物反而要更直接互動。 另一方面,共產黨對民進黨則是進行「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政策」,從陳水扁總統開始,共產黨就避免與民進黨談判。近期賴清德副總統說要希望可以跟習近平吃一頓飯,單純回應大學生的快問快答,對岸政府卻大動作反批。或許是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強調任何改變都需要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換言之,改變需要人民作主。反觀中共雖然自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除了口是心非的語言,徹頭徹尾都是極權,人民只是韭菜或礦產。 共產黨要民進黨認輸再談,民進黨卻要中共尊重真實民意再談,中共玩弄民粹主義無法面對真實民意基礎。中共常說「中國式民主」,其實是面對經由投票真實民意基礎就自覺形穢。臺灣人民透過投票表達清楚的意志就能克制中共虛假談判術語。
  • 投書 台灣問題還是中共問題?

    2023.06.02 | 15:23

     過去曾有用「臺灣問題」描述兩岸之間的紛爭,不過,「臺灣問題」只能指出問題的一部份。就臺灣人民而言,臺灣有穩定的政局,有民主的制度,就像世界各國一樣,面對各種挑戰都有進步空間,有些不理想的地方,但會主動參與協助其他國家,自然也不會造成他國任何問題。 臺灣問題只有牽涉到兩岸議題時被中共提起,若要從中共的立場思考,臺灣為什麼是問題,阻礙了什麼目標,或許需要回到共產主義的源頭。 共產主義源自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生於優渥家庭,卻好吃懶惰被家族趕出,接受朋友贊助卻常背後說朋友壞話,口口聲聲說要關心窮人,實際上不屑跟窮人互動,雖有婚姻卻強迫女僕跟自己發生性行為。其理論也如馬克思ㄧ般,表面道貌岸然,實際行為卻齷齪骯髒。一切的假慈悲只是要掩蓋內心的嫉妒。 相較於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在列寧影響下顯得更激進。俄羅斯原在沙皇的鐵腕掌控,在沙皇殺了列寧的哥哥後,列寧對政治熱衷,帶著仇恨不斷從內從外找敵人,殺紅眼的手段為俄羅斯帶來了「紅色十月」與後來的「紅色恐怖」。 工業革命帶來了物質主義,如榮格提醒人們的,世界科技進步但道德卻沒成長,最終人類必須付出代價,19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算是印證。18世紀跟19世紀初的歐洲列強用各種手段互相競爭,當時德國贊助列寧滲透俄羅斯政權,企圖削弱俄羅斯。 從蘇聯、中共,再到赤柬,平時的滲透與瓦解原有架構,情勢弱就口口聲聲不請自來的要為弱勢發聲,情勢有利就翻臉,持強凌弱。所有的共產政權有權利時都不守信用,中共不遵守聯合國的中英聯合聲明,臺灣又該如何跟中共談? 簡言之,共產主義源自不知感恩、自大、虛假,與好嫉妒的人,透過被仇恨蒙蔽雙眼的人放大,目的是要削弱人與人的凝聚力量。不知感恩又嫉妒,蘇聯曾受過美方援助,卻不知道感恩敵視美方。中共在各種天災受臺灣協助,卻也是外交打壓與軍事威脅臺灣,兩者總是用受害者的身分去攻擊其他國家。 多次向中共伸出援手的臺灣阻礙了中共嗎?當共產政權目標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可能是阻礙,不論是跟印度、南海各國、或是日本,都跟中共有衝突,軍機跟軍艦除了太平洋也會到南海,甚至中共還跟美國說太平洋夠大要ㄧ起管。 臺灣對中共只是許多問題之一,中共的敵意源自不知感恩,嫉妒世界所擁有的事物,想滲透與瓦解世界。不論臺灣以「臺灣」或「中華民國」自居都一樣,在民進黨政府上任之前,兩岸已有三次臺海危機,不論哪一個政黨或是哪一個國家,都無法改變共產政權一開始的目標,除非全世界都願意放棄尊嚴屈服,共產政府會以各種理由不斷侵略其他國家,就連共產國家之間也有各種明爭暗奪。 六月四日是天安門紀念日,有別於文化大革命,天安門事件首次現場轉播共產政權的血腥殺戮,雖是只是共產政權殘暴的一小部份,卻震撼了世界。 近來臺灣有些反戰或和平宣言。記得臺灣沒有計畫侵略任何國家,臺灣默默參與各種人道救援,就算沒人倡議,臺灣一向反戰愛好和平。或許,臺灣人民都該記得六四,中共政權如何用坦克碾壓睡夢中的學生,好好告訴中共不要好戰,應維護和平,也好好善待自己的人民。
  • 投書 假如,國民黨也反共….?!

    2022.12.08 | 15:59

    若國民黨反共…. 隨著民主落實,政黨輪替成為理所當然,不過民進黨直轄市剩兩個,台南市也贏得不好看,讓不少人意外。敗選固然讓支持者失望,民進黨有各種檢討聲浪多少讓人肯定。不過,ㄧ個制度很難討好所有人,可能落入「父子騎驢」的困境。ㄧ件事情的成敗往往是不同原因加加減減的結果,或許相對抽象也不易理解,但是檢討應避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而是如何延續民主確保有才能的人有更多展現的機會。 在自我檢討的聲音中,很多人忽略國民黨的改變,甚至國民黨也沒注意到自身的改變。有國民黨員認為選舉較少關注「抗中保台」是因為民進黨講太多所以民眾無感了。 不過,若觀察台北市選舉,當時的蔣萬安先生辯論過程提出反對ㄧ國兩制,在高度關注下指責政府面對中共挑釁不夠強硬。不論是否為拿香跟拜,或是口是心非,至少過往很多國民黨大老都沒出來「促統」。多少讓人聯想到過去國民黨曾是抗共的老牌,甚至李前總統還將國民黨打造成抗共第一品牌。 國民黨反共立場在2005開始轉變,當中共制度制定反國家分裂法被國際關切時,連爺爺卻「回來了」。中共意圖明顯為攻打臺灣製造藉口,曾任國家要職的國民黨主席卻不顧國際與國內觀感要去「交流」。反送中時,香港人民被打壓,國民黨連口頭支持都給得吝嗇,卻說「民進黨撿到槍」。加上國民黨高層各種「兩岸同屬一中」的言論,或是前往中共會議聆聽中共領導人訓話,不斷把抗共照牌踩在腳下。 反觀此次選舉,大部份國民黨大老都相對克制,沒有出來搶走候選人焦點,桃園甚至還擋住戰鬥藍的參與。當國民黨開始反對一國兩制,國民黨被討厭的程度就降低許多。但是,國民黨大老在中央選舉應該不會保持安靜了。 國民黨若想轉變,就須思考「三民主義」與「統一中國」無法兼顧時該如何抉擇,當下臺灣民意與過去制度憲法內容不同時又該如何回應現在的人民。 至於民進黨則該思考「抗中保台」以外還有什麼賣點,當國民黨跟著抗共,對民眾來說,兩黨可能就是五十步跟一百步的差異。不過,國民黨是否能排除現在大老與親共聲音,重新回歸抗共立場仍須觀察,畢竟,現在立委補選候選人過去也跟中共唱和。 從歷史來看,民主是最適合人的制度,但如何取得與維持則有一定困難。俄羅斯轉型失敗,德國一度走向極權。或許民進黨可以進一步落實臺灣民主,例如:總統不該兼任黨主席,讓行政權與立法權界線更清楚。監察院或許也能調整功能,效仿美國參眾議員任期,增加權力制衡的機制。 內部除了權力制衡以外,對外,透明有韌性的經濟制度很重要。臺灣不是大國,如何與不同國家競合格外重要。臺灣在移民政策與國際事務參與仍須加強。此次選舉,防疫政策成為攻防議題,多少反映民眾對國際事務不夠熟悉。 近期中國的白紙運動宣告,民主不能當飯吃,獨裁卻讓人沒飯吃,就算言論被刪除剩下白紙也要抗議。我們看見人民可能過去沒說,但心裡對中共是厭惡的。當中國人民起身抗共時,國民黨若持續「有槍不撿」,忘記其抗共的輝煌歷史,也就只能沒落。 選舉總是喜歡用「選戰」,不同理念卻用「營」來區分。在網路推波助瀾下,面對飛彈同島一命的我們卻在自己同溫層中,不懂互相尊重。黨外運動期間,不同理念的人往往會有仇視的態度,然而隨著民主,人民成為政黨之間的裁判,不同政黨的競爭應像競賽,各自為理念努力,但「運動精神」是重要的。臺灣是年輕的民主社會,有時候維持民主像是走鋼索,政黨與民眾都需要持續學習。抗共的國民黨對民進黨是極大挑戰,但對臺灣卻是有益的,抗共應該是臺灣所有政黨的共識。
  • 投書 核(廢料),能不能?

    2021.12.02 | 14:33

    核四從1980年開始規劃,在1999年興建之前就保守爭議,甚至當地居民在1994年自行舉辦的公投早就有超過九成的人反對興建。在興建過程除了反對聲音不斷,也需追加預算。 許多事物常常不是「是非題」,需要更多資訊讓人完整做決定,不同資訊之間可能有衝突,整合與取捨也相當困難。以此次四項公投項目之間的論述為例。核四正方的訴求中提及臺灣缺電,然而藻礁正方常見的論訴是臺灣不缺電。或許兩者沒說清楚的是「何時」缺或不缺電,多少牽涉我們對臺灣未來用電趨勢的評估了。 從各國過去能源使用的發展來看,簡單來說,最早能源來源是木頭,再來是煤,煤之後是天然氣,最終是核能,對很多先進國家核能是相當環保的選項。歐美國家現階段討論的氫電仍在發展中,是否能成為臺灣主要電力來源值得努力與期待。 不論臺灣未來是否缺電,能源發展上若能減煤自然是好事,目前剩下的選項可能就是增加天然氣或是核能了。所以,核四選項也值得探討。反對的聲音多少受到車諾比事件與311福島核災影響。前者發生在極權制度下,在報喜不報憂,政治駕馭專業的情況難免發生意外。而福島核災又是在極端天災造成無法預期的後果所致。類似車諾比事件,臺灣有(媒體)言論自由加上固定選舉制度應可減低發生率。極端天災發生機率雖低,相關風險就需要嚴謹調查跟工程預防。 投入核能工程的人員有一定專業,只要發生過或想像的問題,核能專業人士應該都能解決,許多反方提及各風險如核四管線配置不良或是有斷層,專業工程人員應該都能克服。但是,要花費多少錢,目前被提出的花費從500億到1300億不等,其中民眾看不到的是花費明細,除了重購燃料棒,是否包括所有線路重新配置、儀表升級,與防震與其他天災的結構補強。因為沒有專業判斷又沒有明細,讓價差成無法對話。另外,就算錢花下去,是否會像過去追加預算ㄧ樣,投了錢也不保證可以運轉?因此有人支持核能但反對核四。 每一個選擇都有代價,選擇就在「捨」跟「得」之間找平衡,風險無法歸零,但能降到極低。核能風險就看我們要投入多少工程資源而定。工程本身不是臺灣最大的挑戰,臺灣現階段無法處理的是高階核廢料。牽涉到核能就不能隨口說「核廢料放我家」,因爲核能的風險不是單一國家可以決定,處理上須受國際原能會約束。高階核廢料需遠離人類生活圈隔離上千或上萬年。受限於國土面積,臺灣已用了核能許久,至今無法適當處理先前的核廢料,若使用核四,我們又如何確保我們有能力處理未來的核廢料。 綠能或是氫電無法立即實現,在減煤過程中,務實面對能源需求,我們須有短、中,與長期計畫,面對核四公投,或許可以想想1. 過去追加預算都不能啟用,再加入500億是否就確保可運作?2.核能有其優勢,但核能的代價-核廢料能不能處理?假如,核四無法運作,已投入許多資源的核四廠是否能做其他利用,或許可以開放更多民眾參觀,同時讓民眾了解臺灣與全世界同樣面對的能源議題。
  • 投書 民主制度與共產制度的差異

    2019.08.19 | 22:31

    哲學故事中記載蘇格拉底有個內在的聲音告訴自己該做些什麼,他稱這聲音為daemon,在古希臘有心靈導師的意思,從故事的情節來看,這聲音就是蘇格拉底的「良知」,故事描述蘇格拉底如何順著良知扛起生命的責任而失去性命。這daemon後來就發展出democracy (民主),換句話來說,民主不單單是一群人而是人們憑著良知做出負責任的抉擇。民主制度受到基督教的影響,認定每個人有「神的形象」更進一步讓民主制度強調人權,政府許多制度都必須思考「人的機構」該如何面對「神的形象」,雖然沒有明講,但是制度本身就強調著人性的尊嚴,人的自主權,隱隱約約都是「向善」。就算是在中華文化裡也認為萬物都有「應該」,人也因順著天地的律,就連尊貴的皇帝也必須「奉天承運」,若作戰也要「出師有名」,不同生命哲學以不同方式勸人「向善」。   然而,共產主義的世界裡卻只有權力。猶太裔德國人馬克思單用經濟簡化的觀點看世界,而俄羅斯人列寧在哥哥受處死之後開始透過革命來復仇。單從表淺的理解力與仇恨開頭的行動,比較可以理解共產主義在世界各地為何會造成如此大的傷害。就香港議題,也不難理解中共為何不願溝通,因為中共無法理解人類要的不只是經濟,更不能理解許多香港人是真心希望香港好,侷限的眼光與仇恨的心態只讓中共看見權力受威脅。   不單單在中國,共產主義在廿世紀造成不同國家的死傷數目讓人歎為觀止,手段更是令人髮指。理解中共的時候不該以民主觀點,也不能以中華傳統文化,畢竟在極端唯物主義的中共,沒有所謂的道德,抹煞了人類的尊嚴,沒力量的人只能被踩在腳底,有力量也要提心吊膽會不會被視為威脅。長期面對中共的臺灣需要謹慎小心,一方面不能寄望對方的「善」,因為共產制度只有力量與屈服,同時,我們的民主不單單是人數多寡,而是也需要基於良知思考我們希望臺灣成為什麼樣的國家,而身為國家的公民,我們也該思考如何扛起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