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夢市集」搬新家後,確立了全新的事業核心價格,聚焦娛樂科技領域,為台灣新創提供更深入的加速器服務,持續與台灣新創團隊一起創夢,一同打造台灣規模最大的娛樂新創生態系。 2017年成立的「創夢實驗室」每半年招募一次,每次邀請十二家新創公司加入,成立至今,已連結超過 200 家新創公司,其產品與服務橫跨遊戲、社交、影音、大數據、圖像渲染技術、翻轉教育以及商業服務等領域。 這個台灣規模最大的娛樂新創生態系的大水池裡,究竟都滋養出了什麼新種子?開出了的什麼芬芳花朵?就讓《新頭殼》為您一一解夢吧!

BZNK 必可企業募資創辦人林滄億尚未創業前,他在台灣中小企業銀行的企業金融業務已打滾 9 年,每天坐在辦公桌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審核中小企業各種貸款需求,調查無誤再蓋上核准章。

但就在 3 年前,林滄億毅然離開公股銀行,與自己的堂弟林彥君共同創業,成立一個「應收帳款」轉讓的媒合平台,讓需要短期資金的中小企業順利週轉,參與媒合的大眾投資人也能利用貼現率及應收帳款的差額,得到報酬。

外人見到這種職涯轉換可能訕笑是傻瓜,「竟然放棄百萬年薪,跑去創業?」

但這對兄弟的創業決心與營運能力沒讓任何人失望, Whoscall 創辦人鄭勝丰,及前天貓海外台灣總經理吳德威都以早期投資為 BZNK 背書。今年 BZNK 不只申請得到金融科技園區的發展基金補助,更成功拿下來自創夢市集、 StockFeel 股感、千葉火鍋創辦人呂秀春等近千萬的 pre-A 輪投資。

林滄億說能擁有這些進展,是創業前看近五年金融新創環境逐漸鬆動,認為點對點(Peer to Peer, P2P)金融服務有機會。但在趨勢之外,林滄億更從工作中多次遇見難以抹滅的情景,萌生創業動機。

「我在銀行看過太多老闆來貸款的故事。他們抱著一絲希望來詢問貸款,卻被拒絕;不是因為他們信用差,而是銀行對小額、短期借貸沒興趣。我的職責是調查資料,然後跟他們說『不』。我都記得。」

身處週轉借貸的日常,是他們創業動力

創業前,自己家裡就是中小企業的林彥君說,林滄億提及的「畫面」,就是自己早期家裡公司的日常。

「想和廠商做生意、自己議價能力又差的情形下,就只能在多個月後兌現這些應收帳款。如果遇上現金支出多、要做更多生意,就只有向銀行或親戚借錢兩個選項;但銀行不一定對小額短期借貸有興趣、親戚也不一定有錢的情況下,老闆該怎麼辦?」

他們想成立一個網路平台,媒合有興趣投資的民眾,與有短期資金需求的企業;有人得到年化利率 5% 以上的報酬,有人順利週轉,是雙贏局面。

對兩人而言,這個想法比銀行上班族或經營家族事業更有挑戰,也更具意義。

2016 年,林滄億放棄人人稱羨的百萬年薪,與堂弟林彥君一同成立公司,兩人花了一年的時間研議 P2P 服務會觸及的法律細節,拜會相關金融主管機關、說明 BZNK 的運作模式,確立一切合規經營後,2017 年 8 月平台正式上線。

只要確定企業間的交易,及申請企業過往的營運信用,BZNK 能替中小企業與大眾投資人牽起借貸投資的橋樑  圖:BZN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