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習近平的歐洲行程進入高潮,全球矚目的焦點放在了他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會晤上。這場會晤不僅涉及兩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更觸及更廣泛的國際地緣政治和經濟戰略。在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快速變動的背景下,中法領導人的交流後對國際情勢發展令人值得關注,特別是在安全與經濟發展的議題上。

       首先,安全議題在習近平的訪歐行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歐洲目前面臨著俄烏衝突所帶來的安全挑戰,這不僅使得歐洲各國更加重視與美國的軍事聯盟,也迫使他們重新考量自身的安全戰略。這種背景下,中國提出將安全與發展分開看待的理念,意在解除歐洲對於與中國經濟合作可能帶來安全問題的顧慮,並試圖削弱美國對歐洲安全策略的影響力。

        在經濟發展方面,科技與工業的合作成為習近平此行的另一重點。歐洲逐漸意識到高科技領域,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的決定性影響。面對美國在這些領域的領先地位以及對技術出口的控制,如荷蘭ASML事件所示,歐洲的科技自主受限,這為中國提供了合作的契機。中國希望通過加強與歐洲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促進雙方經濟利益的交融,並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形成新的力量平衡。

        然而,中法雙方在具體政策上仍存在顯著分歧。以新能源車領域為例,法國對中國進口的新能源車持反對態度,而中國則希望通過進一步的技術與市場合作,突破這一障礙。此次習馬會,中方無疑希望能在這一領域達成更多實質性的進展,這對於中國新能源車行業的全球戰略而言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美國對全球供應鏈的戰略調整也對中歐關係產生了影響。美國試圖通過限制關鍵技術的出口來遏制對手,這使得中國更加積極地尋求與東南亞及歐洲的經濟合作,以確保其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此外,中國與外國企業在避開美國限制方面的「洗產地」合作,亦顯示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逐步強化的策略性地位。

        習近平這回訪歐及其與法國馬克龍的會晤,是中國在當前複雜國際環境中尋找新的戰略平衡的一次重要嘗試。通過這次會晤,中國希望能在安全和經濟發展的議題上與歐洲達成新的共識,進一步深化雙方的合作關係。然而,要實現這些目標,不僅需要中法雙方在政策上作出調整,更需要歐洲內部對於如何平衡其與美國和中國的關系有更清晰的共識。

        台灣在全球科技領域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尤其在半導體、電子製造等領域具有領先地位。因此,習馬會中有關於AI和量子計算的科技合作探索,可能對台灣的科技戰略產生重大影響,台灣的科技產業需要密切關注中歐在這些領域合作的具體內容和進展。如果中法在這些前沿技術上達成合作,將可能推動相關技術標準的發展和應用。對於台灣來說,了解這些技術合作的方向和標準對於其產業升級和技術發展策略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全球市場中維持競爭力的過程中。

       台灣應該考慮如何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加強與歐洲以及其他技術先進國家的合作。例如,台灣可以探索在半導體技術、AI晶片設計、量子計算硬體和軟體開發等領域與歐洲的合作機會。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台灣的技術水平,也有助於擴大其在全球科技市場中的影響力。

        在考慮到目前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中美科技冷戰的背景下,台灣需要進一步多元化其供應鏈,減少對任何單一市場的依賴。加強與歐洲的科技合作,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透過與歐洲在研發和創新方面的合作,台灣不僅能夠確保技術供應鏈的安全,也能夠在全球技術競爭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文:范振家/管理學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