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表示孩子手機或網路上癮該怎麼辦? 而我總是會問:「不打電動時,你要他做什麼?」通常家長總是啞口無言。餐桌上當孩子不滑手機時,你要和他說些什麼?要求孩子不打電動,你願意花時間陪伴他們嗎?如果不酗酒,可以找到另外的放鬆方法嗎? 許多人上癮是因為無聊、寂寞,戒癮後心中留下的「空處」,讓他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為「上癮」無法去除,只能「替代」。

換言之必須要用一種「有益的癮」代替原本「有害的癮」。另外具有成癮性但卻無害的「運動」,也是非常好的「替代品」。激烈而有規律的運動不但能夠排解壓力,養成習慣後可以成為「癮」的替代品。許多藥物濫用的孩子,原本就有過動兒的傾向,心情經常莫名的煩躁,加上受朋友引誘染上毒品,經常打架鬧事,造成家人很大的困擾,但是如果用運動引導,再加上心理輔導,不但有助於舒緩不安的情緒,同時對健康也有幫助。

藥物濫用、網路及賭博等有害身心靈的上癮者,大多數具備所謂「上癮性格」,逐漸成為「習慣」,一時很難改變,當習癮挪去,心中會產生很大的「空虛感」,只有挪走習癮無法做到戒癮,必須要有其它的「替代品」。

例如海洛因的斷戒十分痛苦,採用美沙酮可以舒緩斷戒痛苦,因此成為海洛因的「替代品」,大幅降低海洛因的使用機率。雖然美沙酮在台灣歸納為二級毒品,但如果能夠逐量遞減用量,確實是不錯的療法。在美國有位女性的海洛因成癮者,採用美沙酮替代療法,在半年之內逐步遞減用量,加上母親的鼓勵找到工作,同時開始上教會,最後恢復正常生活,不再使用任何毒品。

但是,當個案沒有戒癮意願,同時使用美沙酮和海洛因的結果,極有可能產生藥物衝擊導致死亡的危險,因此要評估個案的狀況制訂適用的計畫。絕大多數的毒品包括海洛因,都是「心癮」的問題,長期脫離毒品必須擁有生活目標及動力,代替原本的心靈空虛才能真正「戒癮」。

如果上癮者還留戀癮頭,任何「替代品」都是無效的,他必須有悔改、有醒悟,加上行動。無論勒戒所或戒毒村,如果沒有找到正確「偶像」(毒品) 替代品,找到人生方向及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只是暫時讓家人得到喘息的機會,一旦遇見試探,缺乏長期監督的環境,非常容易「又回去了」。

上癮者由於多年來沉溺在虛幻的世界中,沒有學習到生活的技能,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自信」,然而沒有工作的實力談何自信?而累積實力、培養自信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工作」。多年前我應邀到台灣桃園市政府演講,我問第一線的工作人員:「你認為防堵更生人再犯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她告訴我兩個字:「工作」。

絕大多數的從監獄或戒毒所出來的戒毒者通常沒有一技之長,又被家人唾棄,很難找到工作,但是「 工作」確實能夠代替他們長期仰賴的毒品,同時帶來成就感,是不錯的治療方法。

台灣法務部最近研究讓表現良好即將假釋出獄的人能夠在白天進入職場「以工代獄」,晚上再回到獄中。讓長期被隔離的更生人提早適應社會,但是同時又有監控的環境,是不錯的辦法,這也是我一向主張:「放出來的政策,比關起來更重要。」讓戒毒期滿的人有工作但同時被監控。政府也可以制定「獎勵辦法」讓願意給工作機會的經營者,能夠幫助這些願意向上並且戒毒成功的人,藉著工作學習技能及帶來成就感,徹底脫離毒品,邁向新的人生。

•上癮的不良替代品:藥物、酗酒、色情、電玩、賭博、暴飲暴食、偷竊

•上癮的可接受替代品:信仰、運動、工作、學習

尋找適合的「上癮替代品」重要原則之一就是不能讓上癮者自行尋找,而是必須透過輔導及家人幫助他們尋找最合適的替代品。讓上癮者自行尋找「替代品」會有危險,例如:曾經使用安非他命的患者最常見的替代品就是「賭博」,兩者都會帶來快感和刺激。網路成癮者有可能落入毒品的圈套。家屬要安排上述可接受的替代品,而不是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刺激。

當家長要求孩子不在沉迷網路遊戲,必須事先安排「替代活動」,而這個「替代活動」必須具備「成就感」、「有興趣」的特性,而不是「學業」。否則孩子心中的「空處」無法填滿,日後孩子離家獨自生活,還是會再度落入成癮之中。

作者:王倩倩(美國專業戒癮輔導師)

(本文摘錄自啟示出版社出版的《上癮的治療與陪伴》)

出生台灣、定居美國加州的王倩倩,多年前為了幫助自己染毒的孩子,研究各種戒癮法,走訪各國戒癮中心,她將自己的經驗寫成《上癮的治療與陪伴》這本書。   圖:啟示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