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國際機場從6月起,只要遇大雨就淹水,甚至還上演跳電、停水等事件,引發交通部長賀陳旦必須親上前線滅火,不過機場向民眾收取的服務費用卻在去年調漲。消基會9日召開記者會批評,桃機相關費用調漲卻無法相對應提升服務品質,且服務費究竟是「規費」還是「稅捐」也交代不清,呼籲桃機應詳加區分並公開說明。
每當民眾要出國時,都需隨機票繳交機場服務費使用規費,過去27年都沒調整的機場服務費,去年5月起,從300元漲為500元,卻引來調漲費用,服務卻是越來越差的批評。
消基會董事長陸雲表示,近年來,隨著旅行人數攀升,以及機場服務費的調漲,桃園機場收入大增,光在「機場服務費」項目上,就從2014年約19億元的收入,來到2015年約33.8億元,今年更預估有39億元的進帳,占桃機整體收益近4成。桃機收入不斷創新高,但服務水準卻跌至谷底,消基會不禁質疑,桃機到底把消費者繳交的「機場服務費」用於何處?
陸雲還說,根據航空業者的認知及桃園機場的網頁,機場服務費是「機場稅」的性質。但是,民航局卻說,名目上雖然稱為「機場服務費」,事實上財政部將此費用認定為使用規費,屬於國家稅收,且桃機的機場服務費一半是作為觀光局的觀光發展基金,另一半則進了桃園機場公司的口袋,但觀光局與桃園機場卻從未交代資金用途的細節,讓消費者的錢既繳得名不符實,也不明不白。
消基會呼籲,相關主管機關應儘速修改發展觀光條例及相關細則,清楚分清「稅捐」與「規費」的差異,並和航空業者協調,將購票資訊的名詞統一,讓民眾更清楚瞭解其涵義;此外,機場服務費撥予交通部觀光局作為「觀光發展基金」的部分,其流向必須向消費大眾說明,讓消費者明白所繳納的費用究竟用於何處,必須詳實揭露,才能使桃園機場真正受到全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