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心理變態是否確實是一種心理障礙,如果是,那它的定義又是什麼」這個議題不論,醫學界針對心理變態已經有一些被廣泛接受的量表。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為廣泛使用的測試量表是PCL-R(Psychopathy Checklist- Revised,心理變態測評量表修訂版),也因為它的設計者,加拿大的羅伯特.海爾(Robert Hare)醫生而被稱為「海爾量表」(Hare’s Checklist)。海爾量表包含12個測試項目,每個項目都分為0、1、2三個評分,以評價患者心理變態特徵的三個等級:無症狀(0分),部分符合該症狀(1分),完全符合該症狀(2分)。

在這個標準下,一個獲得「滿分」40分的人,就可以被視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心理變態者。通常來說,超過30分即可被診斷為心理變態;有時候,測量結果超過25分也會被診斷為心理變態。測試會由一名經過專業訓練的醫師負責評分,一般是以晤談形式,由臨床醫生訪問受評估者,有時醫生會得到受評估者的犯罪記錄、醫療記錄及第三人的觀點作為參考。對受訪者的評估,也可以在受評估者缺席的情況下完成。

所有的心理變態特質可以被歸為4類,或者說是4種「因素」,如下:

人際因素:包括膚淺(只做表面功夫)、表現誇張、充滿欺詐。

情緒因素:包括缺乏悔意、缺乏同理心、拒絕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行為因素:包括行事衝動、缺乏目標、為人不可靠。

反社會因素:包括暴躁易被觸怒、有青少年違法或犯罪記錄。

反社會人格障礙與心理變態有關,但比心理變態更加常見,是一種對外在破壞性行為的衡量;而心理變態則是一種潛在的人格問題。事實上,心理變態測試是一種對再犯率、嚴重犯罪和預謀犯罪的有效預警。

但根據海爾的理論,還存在著一種完全不同的心理變態--有些人不會在海爾量表中獲得高分,現實中卻表現出嚴重而典型的心理變態特質。這樣的例子是在《孽慾殺人夜》中,由威廉.彼得森飾演的FBI分析師威爾.葛拉漢。劇中,葛拉漢發現自己和漢尼拔一樣個性衝動、缺乏同情心。雖然他並非是個殺人犯,但事實上,他也是一個心理變態者,或者說至少是一個邊緣的心理變態者--我喜歡稱之為「輕量級變態」。

就像我已經提到的,我們對心理變態知之甚少,但如果沒有掃描技術,我們可能知道得更少,因為一個心理變態可以偽裝出很關心他人或充滿悔意的樣子,但他的大腦卻會說實話。這就是我在2005年那個10月一直在做的事,直到我發現了自己怪異的腦部掃描圖,暗示我的大腦在負責同理心和道德觀的部分活動較弱。

基於我對這個項目的了解程度,你可能會認為我被嚇壞了,或者會為了這個發現而擔心沮喪。但我沒有,因為我對整件事情了解得比你想像得要多。

我是一個快樂的已婚男人,深愛自己的3個孩子;我從沒有暴力行為,沒有操縱他人,也沒有參與過什麼危險的犯罪行動。我不是漢尼拔.萊克特那種人--一個備受尊敬的腦科學家,沉迷於研究毫無戒心的病人們,滿腦子只想著要用怎樣的手段來更好地控制那些人,為自己謀取利益……見鬼了,我是一個科學研究者--我甚至連病人都沒有!

但我的腦部掃描圖確實傳達了一些自己不曾了解的事情。當時我剛剛交了一篇論文,概述我對於心理變態的研究成果。我總結出一套理論,解釋了心理變態的神經解剖學基礎,描述了一個心理變態特有的腦部掃描圖像,而這個圖像恰好與自己的情況相吻合,所以,我要怎樣解釋剛剛發表的論文?我是自己提出的理論的一個例外?如果我不是一個心理變態,那是什麼?如果我們不能相信關於自己大腦的研究結果--這個對人類所有思想和行為負責的器官,又應該怎樣了解真實的自己呢?

作者:詹姆斯‧法隆(James Fallon)

(本文摘錄自三采文化出版的《天生變態:一個擁有變態大腦的天才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