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上個月在短短幾天內,連續發生4起難民或外國人士的攻擊事件。7月18日,1名阿富汗難民持斧殺害5個人;4天後,1名伊朗裔德國青年在慕尼黑的購物中心開槍掃射,導致30人受傷,並奪走9條人命(包含他自己的);2天後,1名敘利亞難民持彎刀砍死1名孕婦;當天夜裡,另外1名敘利亞難民揹著炸彈背包試圖闖入1場音樂會,並在遭遇阻攔時引爆,炸死自己、並炸傷15人。

任何社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遭到如此頻繁的攻擊,都會神經緊繃,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現,德國人的反應相當鎮定。

在慕尼黑掃射事件消息剛傳出之際,社群媒體上也謠言四起。警方接到4千3百多通報案電話,幾乎全是謊報,只是,慕尼黑很快就恢復平靜。慕尼黑警方發言人馬丁斯(Marcus da Gloria Martins)上電視,呼籲民眾讓當局有機會發表事實,不要自己推測、以訛傳訛。大部分的政治人物也都接受他的規勸,清楚分辨出慕尼黑這起殺人事件與激進穆斯林主義並無關聯,而是1名為霸凌與憂鬱所苦的18歲青年的個人行為。

德國社會對於其他3起攻擊事件的討論,也同樣成熟。這3起事件都是難民所為,其中2起還是以「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的名義犯案。有些人會擔心,在德國去年所接納的1百萬名難民中,混入一些恐怖份子。德國內政部長德邁齊埃(Thomas de Maizière)表示,當局確有進行一些偵查,但他提醒大眾,絕大部分的難民是愛好和平的受害者,而非有意肇事的恐怖份子。大多數的德國人也同意,難民(特別是年輕與膽顫心驚的難民)應該接受比較好的輔導與監督。

當然有心人還是會想要利用這些悲劇。慕尼黑掃射事件傳出後,反移民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領袖波根堡(André Poggenburg),便在還不知道到底是誰犯案前,就急著將責任歸咎給聯邦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開放接受難民的政策,結果引來社群媒體網友紛紛撻伐,特別是後來證實犯案者其實是德國人。

《經濟學人》的報導引用德國歷史學者明克勒(HerfriedMünkler)的看法,表示德國人有一種「英雄性的鎮定」(heroischeGelassenheit)。不管其他國家面對這種壓力,會否祭出對恐怖主義宣戰、實施緊急狀態,德國人謹記歷史教訓,不願意過度反應。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高度排外,希特勒將當時德國所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歸咎給少數族裔(不只是猶太人,還包含羅姆人Roma等其他民族),排外情緒高漲的結果,對德國社會和其他國家帶來的是極大的浩劫。戰後德國社會普遍反戰,也比周遭各國更為冷靜。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