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行動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新加坡的國會議員任期是五年,但在今年八月50周年國慶日後,總理即解散國會,提早進行國會議員改選。9月11日國會選舉結果揭曉, 89席的當選議員中,人民行動黨只讓反對黨工人黨取下一個單選區與一個集選區,只取得6個席次,行動黨獲得69.86%高得票率,光榮蟬聯執政。

50週年國慶政策福利以及對李光耀的緬懷發揮催票效應,人民行動黨在各選區皆已明顯的差距超越反對黨。這次的大選對執政黨而言是為2020交棒做準備,某些欽點的接班人未來五年將浮上檯面逐步掌舵。

反對黨工人黨未能如預期推進民主最前線,民主黨在徐順全帶領下,來勢洶洶,但得票率並沒有超過四成(33.38%)。但是選舉期間精采的演說和反思政策引起的共鳴,已在民主的進程推進一步。無奈選舉期間只有短短九天,很多深刻的言論還來不及發酵與傳播。新加坡的選舉還是以地方服務決勝負,反對黨缺乏資源進行地方服務與執政黨強大的基層實力相較,明顯趨於弱勢,同在人民行動黨候選人中,選票結構明顯顯示,越是親民、服務度越高的候選人得票率越是漂亮。

這次新加坡首次進行抽樣計票,投票結束後在後選人的監視下在每個票櫃都抽取100張選票計算各黨的得票率,以提早讓支持者獲悉與媒體去評論,雖估計有4%的誤差,但實際結果與抽樣調查並無太大差異。

冷靜守秩序的選舉文化

抽樣調查是新加坡此次選舉上的創新,值得台灣學習,在選舉表現的形式,如果台灣是高中階段,新加坡可能還是個小學生。

從宣佈要選舉到競選活動開始只有一週,競選期間只有九天。65場群眾造勢場交火議題頂多持續三天,工人黨選到最後一天(第九天)才剪出唯一的一隻CF,算是競選紀錄片,民主黨秘書徐順全選到第三天因為一場演講爆紅,倒數第二天(第八天)才打出家庭牌影像紀錄,比起365天全面式的政府宣傳,反對黨的文宣完全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也因為是一滴,顯得格外甘甜。候選人沒有號碼,只有政黨顏色及標誌,很多選民叫不出候選人名字,只知道要投「閃電」或是「榔頭」,白色、紅色還是藍色。

平常新加坡人集會只能到芳林公園,選舉的群眾場是唯一不用申請就可以自由集會的地方。第一天的群眾大會大家都還靜悄悄放不開,第二天開始民主冷飲才開始跟著人群擺出來,第三天群眾場已經開始販賣小喇叭與螢光棒(相信下一場選舉,Keyboard手及民主夜市都會上場。)最後一場群眾大會結束後,群眾聚集在停車場呼喊歡送候選人離開,直到競選活動結束後散場,群眾的情緒才到最高潮。

沒有李光耀的選舉 反對黨傾巢而出

李光耀今年三月逝世,他所在的丹戎巴葛選區,過去60年均是行動黨的囊中物,24年來每屆大選不戰而勝。今年國人為先黨由曾選過總統的陳如斯出戰,13萬選民24年來終於有機會投票。領軍人民行動黨的部長正是未來接班人熱門人選之一的陳振聲,此次以77.71 %的高得票率順利繼承李光耀的政治遺產。

2011年國會大選的焦點人物是台灣出生的工人黨陳碩茂議員,2015年的人氣王則是東山再起的台灣女婿徐順全。當初與李光耀對簿公堂的前新加坡國大教授徐順全,在歷經坐牢、破產、限制出境之後,沉寂了14年,今年再度躍上大選舞臺。他歐巴馬式的美式演講風格以及他的家人為他製作的溫馨影像,讓他成為今年政壇點將錄上的明星,雖然最後他沒能競選成功。

最大的反對黨工人黨在新加坡向來不是激進的反對黨,這次的選舉訴求跟過去一樣不以執政為目的,而是協助政府制訂政策。很可惜,選戰結果丟了一個單選區,議員席次減少一名,唯一保住的集選區也以不到2%險勝。但在培養後進人才與政策研究上,四年後的質與量都有明顯的進步,此次提名28個候選人裡就有超過10個具有律師資格,而且學歷優秀、背景專業的才幹之人,對國家人口及社福政策的批判都令人眼睛一亮。

尤其是工人黨的思想明顯與執政黨有所區隔,同樣胸懷人民,這個在國會中倡導「快樂指數」的反對黨眼中的新加坡人,是被超級精英統治並在生活中掙扎的群眾,以及被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所擠壓而正在萎縮的中產階級。因此他們所構建的願景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不是指導和干涉我們生活的每一方面;而是應該授權給各個經濟、社會和政治機構,確保它們獨立。如此一來,才能夠釋放新加坡人的才氣,把這些機構的成就推向更高峰。」。可惜這種不同的治國視野與由下而上的社會力泉源並還沒有成為新加坡主流的思潮。

特有的獅城選舉

新加坡是內閣制國家,部長都是由議員擔任,選舉期間現任總理、部長不必請假即從事競選活動。電視的政見陳述時間是根據各政黨的參選人數來分配他們的時間。角逐89個議席行動黨有13分鐘;角逐28個議席的工人獲得五分半鐘,其他政黨則獲介於兩分半鐘到三分半鐘的競選廣播時段。

目前人民行動黨在國會擁有93%席次,卻只有60%的得票率,源自1984反對黨突破30%的得票率後,全國開始有了集選區的設置。集選區內各政黨以一組人(3-6人)進行政黨的對決,贏者整組全都上。選上之後就由該選區的議員以市鎮理事會(相當台灣的區公所)經營地方服務,也就相當由那一區的部長或議員在當區長,反對黨要攻克如此有行政資源的執政黨選區並不容易。

更菁英領導?還是更普羅參與?

當台灣在檢討小確幸阻礙經濟發展時,新加坡在大選中由反對黨提出應該反省更好的生活不一定需要更富裕,執政黨呼籲新加坡要邁向更卓越的半世紀。大選的結果代表新加坡人民對過去50年行動黨執政的肯定與未來的期待,但選舉期間反對黨提出眾多政策的制定未能照顧到社會各階層也獲得不少共鳴。人民行動黨獲得高得票率之後的新加坡到底會是走向更菁英式的領導?還是更開放的社會政策參與?值得觀察。

作者:黃瓊雅(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研究生)

反對黨工人黨這次大選中得票率不升反降,但這次提出的候選人及政策都很有質感。圖:黃瓊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