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名日本人質遭到伊斯蘭國(ISIS)挾持殺害的事件,震驚國際社會。從外交觀點來思考人質事件的話,一月中旬安倍首相訪問中東之舉,雖然讓外界看到了日本在外交上的傳統中東政策正朝向積極方向轉變,但是另一層面來看,卻陷入了伊斯蘭國「恐怖主義」邏輯的圈套。與其說,這是「安倍外交的失敗」,我認為這是由民族、宗教等複雜利益交錯的中東問題的縮影而已。

長期以來,日本維持的中東外交是起始於1973年爆發的石油危機。當時全球陷入石油危機,使得依賴能源進口的日本陷入恐慌。因此,日本政府為了確保能源供應穩定,選擇了「與阿拉伯國家友好」的立場,與以色列之外的所有中東國家都保持友好,不涉及任何敏感的政治問題。雖然,日本的外交政策常被揶揄「拷貝美國」,但是唯獨在中東問題上是與親以色列、反伊朗的美國劃清界線,這是在日本的外交關係中比較獨特的。

以歷史來看,阿拉伯國家一直飽受英美法等歐美大國粗暴的干涉。但是,日本既不出口武器,也不袒護哪一國,更沒有軍事介入的問題,所以阿拉伯國家基本上對日本懷有敬意。而且,日本是好的買家,用好的價格購買中東石油。戰後,日本和阿拉伯國家慢慢累積的信賴關係是無形資產,當然不能坐視它流失殆盡。

然而,這次安倍首相出訪埃及、約旦、以色列等政局動盪不安的地區,埃及的軍人推翻了民主政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是個讓美國頭痛的強硬派,日本首相與這些領導人握手,看在穩健派的阿拉伯人眼裡,大概很不是滋味吧!尤其是這次的人質事件,日本政府把「當地對策本部」設在約旦,與伊斯蘭國的談判也委託給約旦。然而,約旦本身就與伊斯蘭國處於交戰狀態,也是處於紛爭的當事國,在自國飛行員去年12月也被俘擄的狀況下,以「用日本人質交換女死囚」的條件無疑是節外生枝,最後不只是營救後藤健二的任務失敗,飛行員之死更讓約旦發動報復攻擊。

難道除了尋求約旦的協助之外,沒有其他解決之道嗎?最有可能為這次事件解套的方案大概有兩個方向。一是對伊斯蘭國保持中立的土耳其。因為土耳其曾說服伊斯蘭國釋放過49名人質,擁有特殊的談判管道。而且還從伊斯蘭國所控制的產油區購買石油,當然購買石油的是民間走私商販,但如果沒有土耳其政府的默許,恐怕這生意也做不成。土耳其握著伊斯蘭國的生命線。同時土耳其也非常親日,埃爾多安(Erdogan)總統和安倍首相的個人私交很好。尤其是在人質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沒拜託土耳其,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有評論家認為日本政府希望儘量避免依賴與歐美國家關係不太好的土耳其,關於這一點我沒有掌握相關資訊也難斷定真偽。

另一個解決方案是尋求伊斯蘭教長(Imam)的協助。2004年3名日本人在伊拉克被伊斯蘭激進派綁架時,伊斯蘭教長會議發揮了巨大效果,而伊斯蘭國內部也有很多伊斯蘭教長,有些甚至位居政權中樞。

很多中東人認為:「後藤不是伊斯蘭國的敵人,他關心烽火下平民百姓的生活,寫很多報導向日本人發信,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記者。殺害後藤的行為,從伊斯蘭教的教義來說,絕對是不正確的。」但是,在整個事件中,日本為什麼沒能依靠更多像這樣的輿論力量呢?土耳其和伊斯蘭教長的這兩張牌,沒能發揮效用實在令人遺憾。

另外,在營救人質的過程中,沒有支付贖金這一點我也抱有疑問。伊斯蘭國對後藤提出贖金的要求是在2014年12月3日,這一天距離安倍訪問中東還有1個半月的時間。如果一開始伊斯蘭國只是想要贖金的話,雖然不清楚具體的金額數目,但是若私下交付贖金解救人質的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

日本礦山工程師在吉爾吉斯共和國被綁架後,日本政府曾動用外務省秘密經費支付了3億日元後成功救出人質。當時政府內部的相關人士曾經證實此事,雖然日本政府沒有正式承認,但是幾乎所有人都默認這個事實的存在。據說,法國也曾支付伊斯蘭國贖金解救人質。但是,這次為什麼沒有談妥贖金呢?

日本政府對此三緘其口,我們也無從得知。希望今後在國會討論等場合中,能夠看到更多關於這場談判的細節。因為,今後日本人在國外遭遇同樣的問題時,我們需要冷靜思考並知道該如何應對。

作者:野島剛(日本資深媒體人,前朝日新聞駐台特派員)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