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雲林農業博覽會此刻正在虎尾主基地農博公園,以及斗南、口湖兩個副展場熱烈地展開中。有別於其他的嘉年華活動,雲林農博充滿了人、土地和農業生產方式之間的省思,為此,主辦單位特別提出「農博宣言」,標舉農博的核心價值,希望引領出台灣未來農業新典範。

 

談到雲林農業博覽會的定位與意義,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博覽會的組成因素,就是要有檢討能力,對於過去跟現今的政策有檢討能力,此外對未來也可以提出願景。雲林縣作為農業大縣,針對農業這個主題,除了檢討之外,同時也要對未來提出願景,因此將這次的活動定位為「博覽會」,而不是一般性的「活動」。

 

對於這次農博提出的宣言背景跟內容,蘇治芬表示過去許多農業專家認為,只要可以解決雲林縣的農業問題,就解決掉台灣一大半的農業困境。尤其現在台灣的農業到了這個地步,許多產業碰到的瓶頸是長年累積,有結構性的因素,也有短期的問題。身為地方政府的責任,應該要提出對問題的看法,但是如果沒有凝聚共識,在推動政策時會有很多困難。

 

蘇治芬指出,提出農博宣言,強調這是環保的、永續的,才能夠確定農博舉辦的方針。也希望透過農博的宣示將農業順利交棒給下一代。農業的問題是結構性的,需要透過時間進行政策的改革,同時間下一代也在慢慢成長,藉著這個博覽會讓下一代接收到教育性的農業新訊息。

 

蘇治芬表示農博的主基地在政策上來說是非常成功的,由於這塊地過度鹼化,其實是種不出作物的,樹木的長成也不好,但是經過生態上的規劃跟改變,現在可以看到一條很漂亮的流域,取名為賽納河,是引附近水溝及村莊的廢水而來,並透過自然過濾跟淨化的程序,變成如此乾淨的流域。因此農博實際上也是個很大的地景藝術,透過生態轉變有新的生命注入,同時也是農博的核心價值。

 

針對農博宣言明道大學陳世雄校長回應說,過去他參加英國農業大展時就曾盼望台灣可以辦一個農業博覽會,對於蘇治芬縣長可以順利開辦他感到非常敬佩;他認為農博宣言標舉了非常重要的精神。他提英國一名作家著作裡的話說,人民的幸福應該靠自己,並不是靠國家、法律、社會福利;一個國家人民的性格會決定國家的興盛衰弱跟前途。他認為蘇治芬縣長在縣府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可以舉辦農博,是非常了不起的。

 

作為農博精神的實踐,蘇治芬提到,在農博會場沒有放置垃圾桶,這是強調環保生態的精神,蘇治芬表示,一開始的確會遇到些許阻力,很多鄉親朋友都建議是不是可以放置比較大尺寸的垃圾桶,蘇治芬表示,其實展場裡擺的並不是真正的垃圾桶,是為了讓民眾進行資源回收的。此外也同時對遊客進行一些資訊教育,園區內有許多設計可供飲水的地方,為的是希望民眾可以盡量減少製造垃圾。

 

蘇治芬表示,農博護照中提到自信的文創,在農博基地裡面有不少作品,很多人認為農業就是單純的生產,但是其實還需要有創造力,創造力的來源就是更多的嘗試,對自然界的敏感,對氣候土壤的知識背景。至於要如何展現,蘇治芬表示在農博裡面設置了一個時尚伸展台,也稱為農民的殿堂,可以在那裡舉行畫展、攝影展等相關展覽,展現在地元素,感受都市所感受不到的生活機能。

 

陳世雄校長表示,人類只要有飲食,就跟農業有關係,每個人都應該關心農業,農民才會得到人民的支持跟關心;每個人都應該善盡保管土地的責任,即使不是土地使用者也應該好好監督。陳明雄表示,許多人認為農業經濟只佔了GDP不到百分之二,讓農業部門跟許多農民都被忽視,因此農博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消費者知道農業的重要,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也可以讓民眾更關心農業。

 

提到雲林未來農業與工業的抉擇,蘇治芬表示,幾十年來國家重工輕農的政策在雲林縣很明顯,水資源的分配讓農民處於弱勢,因此必須抽取地下水,對此國家政府應該要負起責任;另外台塑六輕工業區製造出來的汙染跟對土地的負面效應在雲林也非常明顯,這也讓依賴生存的農業遇到困難。蘇治芬表示國土規劃跟水資源分配都碰到很大的問題,例如海岸部分地層下陷,加上生產低能下降,該如何處理這些田地,農民也無所適從。

 

不過,土質鹽化後農民開始建構溫室,種植番茄跟香瓜等,反而相當適合,田地的惡化未必讓雲林縣走上工業的道路,民眾懂得向知識求救,並且找出方法繼續穩定的生存下去。蘇治芬同時舉許清水的玫瑰蕃茄及好蝦囧男社的阿正李富正為例,鼓勵農民不要輕言放棄,應該把下一代的年輕人帶回雲林一同打拼,即便是不好的田地,也找出適合生存的方式。

 

陳世雄舉國光石化、日月光汙染的事情為例表示,沒有真正在農業上深受其害的人,無法了解為什麼要阻止工業進駐農業。他接著再舉吳秋榮種植蘋果苦瓜為例,指發展精緻農業創造出許多有創意的農民,如果可以讓農民發揮創意,配合政府的政策,台灣未來的農業會非常有希望。

 

提到對農業社區的文創教育,蘇治芬表示,她一直以來都跟農民強調農業是很有創意的產業。文創所指的就是文化創造力,文化所指的當然就是生活,民眾在農業生產中所激發的生活創意就是雲林縣的農業文創。接著她再舉主基地附近的光復國小為例,國小學童上課前要趕鴨,下午黃昏時刻要再把鴨子趕回校舍裡,透過生態教育讓下一代了解到農業生產的精髓。

 

陳世雄表示,消費者的教育比生產者的教育更為重要,否則最後會讓健康、生態、環境跟農地都一起賠上。農博其實也不只是傳達對農民的教育,在一般民眾觀賞時,其實也是對民眾的機會教育。陳世雄表示農博在文創上不只是設計產品,而是跟當地歷史文化結合,如果農村觀光可以加入,相信會是農業文創的新起點。

 

最後蘇治芬表示,農業其實同時需要政府部門協助,消費者也需要被教育,做為生產者雲林縣也會自身檢討是否善盡了生產者的責任;他表示歷年來中央政府對農業其實沒有積極的對待,做為國家的根本,應該要積極的更關心農業。

 

【本欄係與雲林縣政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