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實施17年以來,在醫療支出不斷成長、保費結構調整不易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財務問題廣泛受到關注,如何讓名聞國際的健保永續經營?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直言,政府、醫界和人民三方都要了解,健保制度會不斷隨著社會變遷而改革的,若三方共同努力推動改革,就能創造台灣健保藍海、永續經營。
由全民健康保險局和先驅媒體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如何創造台灣健保藍海座」談會今天在新頭殼登場,由資深媒體人王克敬主持,邀請到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前健保局總經理,現任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鄭守夏、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張孟源、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和健保局醫管組組長蔡淑鈴與會,為健保永續共同集思廣益。
楊志良表示,台灣的健保目前仍是世界傑出的健保制度,但民眾必須要了解,若健保財務有虧空,就是全民要承擔;如果有結餘,也不會交給醫療人員,因此,認為「費率越低越好」是錯誤的觀念,若照健保費率,越高費率是有錢人負擔越多,低收入戶則負擔少、甚至不必負擔。他犀利批評,「我認為要求低費率的,都是財團代言人。」
楊志良說,除了收入面需改善以外,支出面也要有所改革。如現行的醫界制度,是執行越多、收入越高的「以量計酬」,但這會造成醫護人員拚命看診,反而不利醫療品質,應該增加新的獎勵辦法,讓醫師把對的事情做好。他坦言,改革當然會影響到某些人的利益,但大家更應注重大眾利益。
另外,楊志良也認為政府、醫界和人民三方都要努力,如民眾應該有責任維護自己健康,像運動、飲食都很重要,看醫生後也要尊重醫囑,並儘量不要浪費醫療資源。他舉例,自己因為知道醫療分級的重要性,生病都不會去台大醫院看,而是到中興醫院,不然若大家都擠著去大醫院,醫生根本沒時間看,導致醫療品質低落。
鄭守夏指出,其實現在健保不在藍海裡,而在紅海裡。因為以量計酬造成的衝量狀況層出不窮,導致醫護人員累翻、健保入不敷出,是惡性循環。他認為,以量計酬造成醫界人員競爭,看病「衝量」,但其實看診都是應付小病,而不是重大疾病,造成醫療上的浪費、醫護人員也因而累壞。
鄭守夏表示,要改變這個狀況,應該要從改變論量計酬制度,改為論病歷、甚至論人計酬等,如此一來才能根本改變目前的情況,讓健保收支連動、量出為入,不然全民健保一定撐不久。
張孟源分析,台灣健保開辦之後,人民壽命延長,65歲以上人口比例升高。而在醫療費用方面,老年人口占了34.4%,等於是年輕人貢獻保費、老人用保費的情況。不過,各國有健保制度的費率大概都在8-14%左右,但台灣則是相對較低的7%到8%,因此,在有限的費用之內,財務管控只會有短期的效果,應該著重醫療品質和預防醫學。
他舉例,政府應該推動家庭責任醫師來好好擔任守門員角色,不要讓所有病患都湧入醫學中心。一般病人的醫療行為,也應該漸進式地把負擔提高、適當補助。另外,醫生也應該進行全人照顧,避免病人進入重大傷病。如洗腎平均一人一年就要花將近70萬元,但若在早期腎病就介入,一年可能只要花平均2萬元左右。
滕西華則認為,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改革對收入面不算是好的改革,因為以薪資作為基礎沒有改變,費基不會增加。若民國105年不漲保費的話,健保不可能撐得下去。她批評,保費降低真正省到錢的都是資本家,因為政府採納的健保保費建議是經建會提出,而非衛生署的建議。她指出,支出面改革無法有真正的成效,唯有從收入面才能立即改革。
滕西華也批評,醫療費用在這20年來漲了100%,但公衛支出卻反而遞減了70%,民眾對於公衛觀念沒有進步、上網查的觀念又亂又雜,有時候還錯誤。像是減肥,大家現在認為運動麻煩、成效慢,就寧願選擇吃減肥藥。如果這種情況一直不改善,最後就會造成醫院托拉斯化,甚至讓你在醫院做非醫療性消費。
蔡淑鈴則說,健保目前在社會安全制度上算是有結餘、體質良好的。雖然費率由5.17%降至4.91%,但雇主無法再以多報少,保費仍然會有進帳。且二代健保會逐步走向收支連動,因此到民國105年前都還是會很穩健。不過,長期以來隨著人口老化、新科技傳入和醫療品質提升,成本不斷升高,所以費率應會隨之而增加,她認為,健保的財務藍海隨著制度演變還是能維持穩健。
至於醫療藍海部分,她認為應該要探討醫界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改革論量計酬的醫療體系、第二個是成立家庭責任醫師制度,改善體系的浪費、第三個則是醫界要有新的鼓勵制度,驅動醫療品質提升,三管並進,才能改善醫界問題。再者,要有輔導轉診的機制,解決少數愛跑大醫院看病的病人問題。第三,醫療系統應該整合台灣科技島的特性,如病歷上雲端,醫師可以直接查詢,就不必重複做。
滕西華則不同意財務穩健的看法,她認為,若費率不變,政府就必須增加3%的負擔,差不多2百億,但這些錢很快地就會用罄,健保在民國104年前就會負債。楊志良也說,政府不應該說在幾年內不漲保費,因為健保應該是收支連動的,隨著社會變遷,稅率也會調整,政府片面宣布是政治綁架專業。
楊志良指出,目前在醫界其實有主管和基層對立的問題,財團法人醫院的經營者重視盈餘和擴展版圖,但基層就遭到壓榨。他認為應該立法,讓基層也加入營運討論,或是有評鑑制度,保障基層醫護人員權利。
鄭守夏說,在目前情況下,官員重視選票大過於制度,因此支出面改革依然比較可行,是健保局和衛生署可以控制的,如果醫界願意幫忙,就對大家有幫助。
張孟源則希望二代健保能依法行政、尊重健保委員會專業,醫界目前已經開始改革,也希望民眾、政府可以跟著推動健保、醫療觀念的改革。
滕西華則重申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的重要性,否則即使增加再多費用,還是無法減少疾病發生。
蔡淑鈴也認為,15年後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5分之1,占用資源將越來越大,要從現在開始做預防醫學,並審慎評估新的科技有沒有引入必要,以免在投資上有浪費的情形發生。
楊志良呼籲,民眾要多參與健保改革,「只要中華民國不倒,健保是要一直改革的」,他舉二代健保為例,2000年起就開始研議二代健保,直到11年後才修法,因此,現在就應該開始啟動三代健保的研究和改革,讓健保永續經營。
【本座談會係與健保局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