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電以及先驅媒體共同主辦的「多元能源永續台灣」論壇第四場「追求能源多元化願景」,由資深媒體人王克敬主持,邀請到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梁啟源董事長、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林法正教授以及台灣經濟研究院第五所楊豐碩所長共同與會,為台灣的多元能源發展,尋找一個可行可久的辦法。

首先,談及到目前國際上,各國能源政策的發展趨勢,簡又新表示,基本上各國的能源政策,都是往永續發展的方向來進行。簡又新並指出,由於今年各國即將在巴黎召開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商討減碳事宜,也因此,能源政策將成為各國關注的主軸,連不是聯合國成員的台灣,也通過一份國家自主預定貢獻計畫。他並表示,若各國能夠就減碳上成功達成協議,代表的不僅僅是全球巨量的減碳,也意謂著全球在工業以及生活層面上,將帶來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巴黎氣候變遷會議 能源政策將是主軸

簡又新表示,在此情形下,各國都致力於發展再生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他特別指出,2014年更是再生能源發展歷史上,璀璨的一年,不僅在發電量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9.1%,投資總量也幾乎等同於傳統化石能源,特別是化石能源在發展上也已經逐漸式微,連許多開發中國家,一年都是以10億美金以上,大量的投入於再生能源的發展,不過即便再生能源的發展如此蓬勃,簡又新指出,目前再生能源的比重,仍比不上傳統的能源,也因此,再生能源儘管發展迅速,卻未必是未來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各國仍是平均地發展其他各項能源。

楊豐碩也補充說到,儘管國際油價在未來的時間內,仍可能會維持相對低檔的狀態一段時間,他也同意簡又新的意見,認為國際間減碳,已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並不會受到油價價格低廉的影響。

接著,梁啟源表示,各國在制定能源政策有三項原則,其一是價格必須合理,其次是供應必須穩定,最後則是環保的考量。對於簡又新所提到的各國政府的目標,在提高能源效率的部分,梁啟源補充,台灣也有一個每年提高2%,預計8年達到20%的計劃,已經在去年實現;至於在使用低碳能源的部分,他表示,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預測,未來國際的趨勢的確是朝向低碳的方向前進,以數據來看,未來在化石能源的比例,將會由68降到55,主要是在燃煤以及石油會有所下降,但天然氣則會有些許的提升,此外,在核能的比重,則會由11些微提升至12左右,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再生能源,會由21到33,不過水力發電仍占絕大部分。

以再生能源替代核電 減碳目標能否實現?

而梁啟源也語重心長的表示,儘管台灣為了因應國際減碳趨勢,也通過國家自主預定貢獻的計劃,目標在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減量到現況發展趨勢(BAU)的50%;也相當於比2005年排放水準再減20%,但是未來台灣若要走向非核家園的目標,並期望以再生能源替代核電,那麼這個目標也將會難以實現。

至於在單一各國,如何在減碳的趨勢下,調整他們的能源政策,梁啟源分析指出,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顯示,若依照政府所規劃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來看,若不含水力發電的話,其實是非常具有野心的,但是梁啟源表示,除了在減碳之外,考慮到台灣在人口密度上的條件,以及先前他所提幾項原則,包含價格以及供應穩定來看,再生能源其實有許多的限制,也並不能完全取代基載電力,他並舉出,儘管在福島核災發生後,世界上仍有27國仍要持續發展核電,中間也包括曾經發生過核災的美國、俄羅斯以及事主日本,梁啟源認為,就是因為這些國家在能源政策上,有去考量到他所提出的幾項原則,而他也認為,這些也都是台灣政府應該去加以考量的。

至於在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他們的能源現況是如何,林法正指出,首先,由於在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後,對液化天然氣(LNG)的需求量大幅提升,造成日本大幅度的貿易逆差;其次,對於日本政府的太陽光政策也有很大的影響,林法正表示,福島事件後,雖然日本政府同意加速國內電網的併網,但由於電力公司的電網容量不足,造成在現況上,電網實際的操作與規劃出現不小的差距;再者,因為東京即將在2020年要舉辦奧運賽事,日本政府擔心電源不足,而大規模的在東京地區規劃高低電壓智慧電表的佈建;最後,日本也計劃加速三個階段的電力事業改革。

林法正並分析,日本之所以能夠對電力事業進行改革,他指出,日本與台灣最大的差異,便是在於電價的問題,他進一步表示,台灣在民生以及工業用電價格上,都比日本來的低,儘管與國民所得亦有所關連,但關鍵差別還是在於日本政府允許裝設智慧電表的錢,以及再生能源佈建的費用,是能夠納入電價的結構當中。也因此,根據日本的經驗,林法正也對於我國政府提出幾項建議,認為台電應該可以先找尋有經濟價值的用戶,早點進行智慧電表的佈建,此外,在配合法規的修改上,加速智慧電網的設置,以及加速電業的自由化,並強化我國的電價結構。

四個步驟補足台灣電力缺口

至於談到我國的能源現狀,在國際的減碳趨勢以及我國核電廠陸續除役的壓力下,是否會出現電力缺口,又該如何補足,林法正接續表示,根據台經院的資料顯示,到了2030年,台灣的電力缺口可以達到1850億度電。他指出,要補足這些缺口,其實是朝向四個步驟來執行,首先,可以利用自動需量反應或者是時間電價來節約能源,其次,可以發展各種的能源管理系統,再者,便是開發再生能源,不過,相對地也要開發相對應的電網技術,最後,便是適當的增加液化天然氣的使用,只不過,林法正也指出,這些當然對缺口仍不足夠,也因此台電未來也會引進淨煤的技術,把傳統燃煤電廠取代掉。

對於台灣未來可能的電力缺口,梁啟源亦表示,台灣核電廠占發電的配比,若加上核四廠的話,可以達到27.5,他指出,蓋一座電廠所需要的時間是10年,若台灣未來10年又要放棄這些電力,將如何能不缺電。此外,在備用容量的部分,梁啟源也指出,台灣目前只剩下10%,他預估,在核電廠陸續除役後,將會降到4.8%左右,甚至到2023年會降至負的狀況,梁啟源指出,備用容量率電源不足的情況,將會非常嚴重。

梁啟源接著解釋,若台灣的電價以及補貼政策不去改善,在經濟成長與用電量增加的情況下,加上當前交通運輸系統電氣化的趨勢之下,實在難以去抑制未來的電力需求,也因此,台灣勢必得去面臨這些電力缺口的壓力。另外,梁啟源也表示,配合再生能源的發展,智慧電網的確是必須的,但除非有更大的誘因,譬如在電價方面的調整,否則依台電過去的測試,仍難以吸引民眾願意裝設。

節能減碳是國家政治意志力的表現

對此,簡又新亦表示,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電力缺口,他指出,並不是非得要蓋新電廠,才能彌補電力缺口,而可以從減少需求做起。簡又新直指,節能減碳基本上,代表的便是一個國家政治意志力的表現,他並以韓國首爾為例,過去首爾市長便曾帶領首爾市人民,在2年半的時間內,成功節省了一座核能電廠的用電量,簡又新指出,這便是憑藉了政府以及人民的決心,才能夠達成。

此外,簡又新也提到,過去外界普遍認為法國是因為高度發展核電,才會使得其排碳量較各國要來的低,不過,在去年的時候,法國卻通過一項能源轉換的法律,使得在未來幾年間,能源政策將產生極大的變化,包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用油量,並增加再生能源的比重,換句話說,核能的比重也將從75%減少至50%,甚至也將減少掩埋場的量。簡又新強調,一旦國家定下強烈的目標,便是需要全國人民一起來完成,只有在民眾決心準備好犧牲改變後,才有辦法能夠達成。

對此,梁啟源則指出,事實上,我國透過能源效率的改善,其實7年下來也已經節省了一座核電廠,但他也再次強調,問題在於,儘管能夠改善電力效率,但是電力需求仍不斷持續成長,未來仍不足以解決台灣缺電的問題。

至於提到台灣的綠能產業,簡又新表示,若台灣只憑風力以及太陽能來計算,其實綠能的發電量根本不到1%,相較於去年世界發電量9.1%而言,台灣的綠能發電其實非常的不足,不過,也正因為如此,簡又新認為,這也將是台灣發展綠能產業最好的機會,他指出,隨著技術的提升,以及因為技術提升所帶來的價格下降,都將是台灣發展綠能的良機。但同時,簡又新也表示,要發展再生能源,基本上還是一個國家政策的問題,如果沒有政策的支持,以及財政稅賦上的配合等等,仍將難以成功發展。他指出,台灣就是因為缺乏一套良好的制度配合,才會使得國內的再生能源發展不起來,他認為,若未來台灣能夠建立完整的一套架構,才會使國家有機會能夠走向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向,他並特別指出,尤其在國內需要刺激內需的時刻,發展太陽能產業將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兆元產業。

再生能源發展也有很多困難

不過,簡又新也提到,其實再生能源並不代表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它在發展上,也有很多困難存在,諸如在興建風力發電機組上,便遭到民眾的反對;而在太陽能上,也有地狹人稠的限制,他表示,由於能源政策影響層面太廣,仍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才有可能夠順利推動成功。

楊豐碩也接續補充說到,若從供給面的角度而言,行政院、在野黨以及工研院,都針對台灣再生能源的供給潛力,提出不同的數字及預估,而若從實務面來看,對於土地的利用程度以及離岸風力的發展,他表示,其實也都是民眾以及政府可以再思考以及努力的地方。此外,楊豐碩也提到,對於再生能源的發展,其實有時候也必須要配合民眾接受度的變化,或者是政府的投資,也必須因應不同的時空背景而有所調整。

此外楊豐碩也認為,政府在推廣再生能源上,應該有一個更明確的政策宣示,使不同部會之間,能夠步調一致,而對於未來電網饋線容量及相關保護措施的投資上,政府也應該有長期的計劃,再者,也應該發展相關儲能系統,最後,楊豐碩也提出,在電價的部分,民眾確實要有所認知,瞭解若要發展再生能源,則必然地得投入一些成本與代價。

林法正並接續提到,若分析各項能源的容量因數來看,台灣是絕對無法應付未來的電力缺口,尤其在未來全面廢核後,也必然得興建新的電廠,而在另一方面,他指出,礙於現行的政策規範,再生能源也不盡然的能夠順利併網發電,因此,他也再次強調,在這種情況下,發展相關智慧電網的技術,也就顯得勢在必行。

梁啟源也表示,核能與再生能源,兩者性質上並不是完全相同,因此也不是能夠完全替代。他指出,核電及燃煤基本上是屬於基載電力,是365天24小時在運轉,但再生能源則是屬於輔助電源,在缺乏太陽光或者是風力下,它的供應是不穩定的。梁啟源並列舉出多項,再生能源在發展上的諸多限制因素,包含陸上土地的限制,以及海上設置風機的問題等,都是台灣在發展所要面臨的困境。此外,對於配合再生能源的輸變電系統,是否能夠在10年間及時完成,梁啟源也表達他的憂慮,他認為,這些問題都是我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電業自由化須快步趕上 但不是萬靈丹

至於談到若台灣未來要走向電業自由化的問題,楊豐碩表示,台灣很早便開始討論這項議題,但是相對於日韓的現今的發展現況而言,我國確實在這方面是落後的。楊豐碩並解釋,所謂的電業自由化,目的在於希望能夠促進市場的競爭,來提升電業的經營效率,以及透過自由化的方式,降低市場壟斷,從而提升消費者,也就是用電戶的福祉。他並指出,儘管世界各國大多認同應該要走向電業自由化,但是基於各國國情、稟賦或者是能源結構的不同,各國在做法或者是時程規劃上,亦會有所不同。

不過,針對大眾對於電業自由化的一些迷思,楊豐碩也提出一些概念加以釐清,他表示,大眾對於電業自由化賦予過度的期待,認為它可以解決能源市場上發生的一些問題,但實際上,不管是在面臨基載電力不足或是核能的問題上,又或者是在處理電價的議題上,電業自由化都絕非是萬靈丹,但楊豐碩也表示,若從發展的願景來看,自由化是否能夠讓市場更加蓬勃,或者是帶動衍生產業的發展,也都是值得正視與討論的方向。

最後,討論到台灣在制定能源政策時,有哪些要遵循的原則,簡又新認為,儘管能源政策非常的複雜,但是仍有幾項原則要遵守,其一便是永續的原則:在經濟面,民眾要有能源能夠使用;在社會面,電費要公平使民眾能夠負擔;在環保面,則是要符合聯合國減碳的標準,其次,資訊要能夠公開透明,使得民眾能夠做出決定,簡又新表示,在經由長時間的討論後,就會得出兩項事情要做,首先,便是在工業結構上大幅度的變革,其次,便是人民日常生活上的改變。他指出,只有在全民共同參與,討論出共識後做出決定,配合強烈的意志力,我國的能源政策才會有所成功。

台灣能源發展 不缺意見缺共識

梁啟源則再次強調,各國在訂定能源政策的三項原則,包含價格合理、穩定供應,以及環保減汙,至於在台灣,他指出,由於核電廠即將陸續除役,不僅因替換能源的關係,將使電價上漲,台灣還得同時面臨缺電的危機,梁啟源認為,即便政府規劃降低核能的比例,仍應該穩健的去執行,而非冒然的便將核電廢除,他並特別舉出比利時為例,指出儘管比利時主張廢核,他在今年仍通過2座電廠的延役,主要便是因為考量到缺電、環保以及電價等問題。

林法正則針對未來的電力缺口,提出幾項建言。他認為在電力結構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因應,首先是發展淨煤電廠,其次是依靠節約能源,最後則是發展再生能源,林法正指出,其中,節約能源跟開發再生能源的部分,可稱之為虛擬電廠。他並進一步解釋,虛擬電廠不但可以整合分散式電源,包括一些微渦輪機、太陽光電以及風能等,若再加上搭配智慧電網的技術,虛擬電廠將可以取代傳統集中式的電廠,一併解決台灣未來缺電,以及再生能源不穩定的問題。

楊豐碩則認為,台灣現在能源的發展,其實不缺意見,而是缺少一個社會共識,他指出,其實未來應該是要朝建立共識的方向來努力,並有所堅持,但相對的,彼此也要能有所妥協,楊豐碩表示,這樣在成功取得共識後,才能進一步整合資源,並在一個強而有力的執行力下,盡全力來發展我國的能源政策。

【本欄係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

能源系列座談一《台灣浮現供電隱憂》

http://newtalk.tw/plan/view/127

能源系列座談二《台灣各種發電方式總體檢》

http://newtalk.tw/plan/view/131

能源系列座談三《日本不能 我們能嗎?》

http://newtalk.tw/plan/view/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