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前教育部蔣部長涉及掛名造假的論文案,被國內外媒體大肆報導,陷入危機。蔣部長的危機處理手法,給危機處理界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教材;不過是負面的。
 
蔣部長違反了危機處理的所有原則。
 
危機處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說謊。但是蔣部長先說「不認識」陳震遠,後改口有「兩面之緣」,但「不算認識」;說法前後不一,反反覆覆,讓民眾聽得很模糊,也失去了對他的信任。
 
他在造假論文上掛名是否事先知情這件事,更是一直沒有說清楚、講明白。
 
危機處理另一個原則是勇於負責。蔣部長卻把責任都推給別人,諸事與他無關,都是承辦人的錯。
 
危機處理的最高原則是盡量把損害降到最小;亦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沒新聞最好;萬一上了媒體,最好是小條新聞,也最好是一日報導,沒有續集。蔣部長竟然把劇本加長,歹戲拖棚,演成連續劇。
 
教育部長一旦涉入這種學術騙局,不論理由有千千萬萬條,治學態度顯然不夠嚴謹,如何領導士林?因此輿論自始至終,都是下台聲,無一例外。
 
蔣部長卻有負社會期望,不顧民意,堅持照自己的戲碼演出。最後還是敵不過萬民的滔天怨怒,辭官回家當布衣。真是「既知有今日,又何必當初」;下台身段不好,結局難看!

 
這個故事的教訓是:不僅企業需要危機處理知識與技能,個人也需要。如果你們公司提供危機處理訓練,你務必爭取參加。如果公司還沒有規劃危機處理訓練,趕緊建議公司未雨綢繆,及早準備,以免萬一危機臨頭,手足無措。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