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消耗的自然資源越來越多,但是全球卻沒有走上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正軌。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的國際資源委員會三月公布了2024年版「全球資源展望」報告揭示了全世界正處於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汙染嚴重和廢物極度增加的三重地球性危機之中。科學界一致堅定地認為,全球迫切需要採納資源利用的永續利用方法與目標。

報告中闡述自2019年版報告發布以来,全球資源利用的上升態勢,其中還顯示人類的資源需求將持續增長。這也意味著,如果不採取緊急協同行動,到2060年,全球資源開採可能會較2020年的水平增加60%,造成日益嚴重的資源匱乏與環境生態破壞。

報告發現,全球資源使用量從1970年的300億噸增至年均1060億噸,即每人每天的平均資源使用量從23公斤增至39公斤,這就對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影響與壓力。總體而,資源開發和加工占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60%以上,也占影響身體健康的排氣汙染量的40%。

此外,農業和林業的生產與收穫則對於生物多樣性與水資源開發帶來沉重的壓力,同时也占到温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同樣,化石燃料、金屬和非金屬礦物產業則占全球排放量的35%。

然而,這並非無法改變的,關鍵在採取大膽的政策行動至關重要,以逐步淘汰不可持續的活動,加快以負責任的創新方式滿足人類的需求,並在必要的過渡進程中創造有利於社會接受的條件。該報告還強調人類必須扭轉對於環境保護消極的趨勢,讓人類走上可持續發展途徑的重要。

過去五十年来,地球自然資源的開採增加了兩倍,這與世界上許多地區推動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追求高水平物質享受與消費有關,在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尤其如此。在今年的全球资源展望報告就提到,人類消耗自然資源的趨勢不變的話到2060年,全球資源開採的輛預計要再增加60%,這不僅會破壞世界各國致力於氣候變遷、維護生物多樣性和防治污染目標的努力,還會影響經濟繁榮和人類福祉。直白地說,富裕國家使用的資源比低收入國家或落後國家多出六倍,產生的氣候影響卻會比貧窮國家高出十倍。

《2024年全球資源展望》報告係於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發布,報告呼籲全球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革行動,將預計資源使用量減少三分之一。氣候變遷、自然環境喪失和環境生態汙染這三重地球危機源於不可持續的消費耗用和生產危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醒人們必須與自然界合作,而不僅僅是利用大自然,如何的降低交通、住房、食品和能源系统的資源消耗强度是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並最終讓所有人都擁有一個公正、宜居地球的唯一途徑。

要合理使用資源的具體建議為,實現資源治理制度化,確認資源利用途徑,特别是在執行多邊環境協定的戰略中考慮可持續資源利用,並提高各國設定資源消耗和生產力基準與目標的能力。通過反映經濟結構中的真實成本,將資金導向可持續的資源利用。其他建議包括:引導私人資金用於可持續的資源利用,並將資源相關風險納入為公共銀行和中央銀行的義務。

並且創建一個可持續資源利用商業模式,讓商品的真實環境社會成本反映在價格中。創建可循環的、資源高效能利用、對環境影響小的解决方案和商業模式,並包含重視生態利用、生態設計與能循環使用、回收再利用的綠色環境。

這種系統性轉變預計將再2040年達到資源開採的高峰期,然後到2060年讓資源使用量降至僅僅超出2020年20%的水平。屆時,温室氣體排放量將減少80%以上,運輸相關材料和建築相關材料的庫存可以分别減少50%和25%,農業用地將減少5%。與此同時,糧食產量將增加40%,以支撑人口生存。全球經濟也將增長3%,人類發展指數將提高7%,進而增加收入和福祉。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這樣的預估未免太樂觀,關鍵還是在人類使否真的有心要醫治我們賴以維生的地球,好好保護自己的家園,否則再多的臆測只是空談。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