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正大力推動北海道轉型,在這個以農牧業見長的北方島嶼上打造全球先進半導體新基地。長期以來,北海道以生產日本超過半數的乳製品聞名,冬季是國際滑雪與冰雕盛事的所在地,夏季更以大片薰衣草與花田吸引遊客。然而,近期島上景象已悄然改變:起重機林立、工廠與研究設施拔地而起,象徵著日本近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產業推動計畫正式展開。
《BBC》報導,這項計畫的目標在於重振日本晶片製造能力,並為其經濟未來重新定位。當地居民坦言,北海道長期以畜牧與觀光為主,產業多樣性不足,甚至流傳著「到了北海道的人,最終都會離開」的俗語。若政府順利打造所謂的「北海道谷」,日本將有望在價值高達 6,000 億美元的全球半導體供應競賽中重返舞台。
當前熱搜:管仁健觀點》丞琳別哭!你不孤單,台灣人也都很怕你的聲音
此項轉型的核心是由日本政府、IBM 與多家大型企業共同支持的晶片公司 Rapidus。該公司已獲日本政府逾 120 億美元投資,並在北海道千歲市興建日本數十年來首座尖端晶片代工廠。Rapidus 執行長小池敦義表示,千歲市具備完善的水電基礎設施與相對較低的地震風險,加上優美的自然景觀,使其成為最佳廠址。他透露,新建晶圓廠外觀將覆蓋草地,以融入當地環境。
Rapidus 近來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成功獲得荷蘭艾斯摩爾(ASML)的極紫外光微影(EUV)設備,並生產出 2 奈米晶體管原型,成為除台積電與三星外,全球少數掌握此技術的企業。小池敦義表示,此成果得益於與 IBM 的合作,且顯示日本在先進製程上正以罕見速度追趕。
該公司計畫在 2027 年實現 2 奈米晶片量產。然而,外界認為,挑戰仍在於如何達到足以在激烈競爭中生存的良率與品質標準,而台灣與南韓在相關能力上已領先多年。研究機構也指出,Rapidus 目前的資金規模距離量產所需仍有巨大缺口。
現正最夯:日經:日本不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 若武統聯合公報前提就崩潰
日本政府近年投入巨資推動半導體產業,2020 年至 2024 年初已投入超過 270 億美元,比例上甚至高於美國的晶片法案補助。2024 年底,政府再宣布 650 億美元計畫,用以扶植人工智慧與半導體領域。官方希望以「一座晶圓廠帶動整個生態系統」的模式推動各區發展,吸引國際與本土企業加入布局。
目前,台積電已在日本九州設廠,並啟動第二座工廠建設;鎧俠、東芝與 ROHM 等日本企業也獲得政府補助;美光與三星則擴大在日本的投資。北海道亦出現類似趨勢,ASML與東京電子已在千歲設立據點,與Rapidus共同形成新興半導體聚落。
然而,日本仍面臨結構性挑戰,包括人口老化、預算壓力,以及未來數年恐將出現 4 萬名半導體工程師缺口。Rapidus 已與北海道大學等機構合作培訓人才,但也坦言將需要大量外國技術人力支援。
小池敦義強調,Rapidus 的優勢不在於與台積電或三星正面競爭,而是以速度與客製化服務創造差異。他表示,公司能夠以三至四倍於對手的速度完成產品交付,這將成為其在全球市場中突圍的重要利器。
隨著人工智慧興起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晶片供應安全已成主要國家戰略之一。日本希望藉由建立本土供應鏈,減少對海外的依賴,並重新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取得地位。
對日本而言,Rapidus 是一場高風險的長期豪賭,但也可能是其重塑產業與科技實力的最佳機會。分析人士認為,若計畫成功,日本有望重新成為全球半導體的 關 鍵力量。
該公司計畫在2027年實現2奈米晶片量產。然而,外界認為挑戰仍在於如何達到足以在激烈競爭中生存的良率與品質標準,而台灣與南韓在相關能力上已領先多年。研究機構也指出,Rapidus目前的資金規模距離量產所需仍有巨大缺口。 圖:翻攝自Rapidus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