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巨頭 Open AI 正面臨來自競爭對手的前後夾擊,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指出,Open AI 承認暫時落後於 Google,對此,《華爾街見聞》專文指出,最大金主微軟與人工智慧公司 Anthropic 達成重磅戰略合作;加上谷歌最新的「Gemini 3 Pro」已超越 GPT—5.1。種種跡象表明,Open AI 在大模型領域中一家獨大的局面,可能已成為過去。

本月稍早,市場對人工智慧(AI)的「泡沫」日益增長的擔憂,曾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科技股拋售,分析師們對天文數字般的估值與相對微薄的收入之間不斷擴大的鴻溝感到不安。儘管輝達於美東時間周三(19 日)公布了優於預期財報,重新點燃了投資人的熱情,但仍對 AI 領域的最終獲利結構充滿未知。

全站首選:范冰冰奪金馬影后中國網路卻噤聲?《地母》封后壓熱搜 網:怕她重新翻身?

危機一:輝達分散了硬體資源

首先,本周 OpenAI 的主要合作夥伴微軟與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宣布,已和 OpenAI 的競爭對手 Anthropic 達成價值 3,500 億美元的「戰略夥伴關係」。這項合作幾乎使 Anthropic 在九月份股價翻了一番,象徵 AI 領域的「合縱連橫」進入新階段。

供應鏈上的關鍵角色開始向競爭對手傾斜。輝達同意向 Anthropic 提供其 AI 硬體,這意味著 OpenAI 在算力資源上的優勢可能會被削弱,而 Anthropic 的研發和商業化能力將會顯著增強。隨 Google 在模型技術上取得可進展,加上 Anthropic 獲得巨頭加持,曾作為生成式 AI 代名詞的 OpenAI,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壓力。

全站首選:TWICE台開唱「子瑜回家」感動萬人 黃安突稱「不說是非」惹怒粉絲

危機二:AI 模型性能遭谷歌超越

緊接著,Google 發布了其最新、號稱「最聰明」的 AI 模型 Gemini 3。在早期測試中,Gemini 3 的表現已趕上 ChatGPT,尤其是與 OpenAI 上周剛發布的 GPT—5.1 模型相比,前者略勝一籌。這一系列事件,使得三年前發表 ChatGPT 而聲名大譟的 OpenAI,其市佔掌控能力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脆弱。

《華爾街見聞》先前發文分析,Gemini 3 Pro 在多模態處理能力方面,較市面上對手擁有顯著優勢。在 MMMU—Pro、ScreenSpot—Pro、Video—MMMU 等多模型基準測試中,模型比 Gemini 2.5 Pro 出現「跳躍式」進步,並超越了 GPT—5.1 與 Claude 4.5。

另外,對於奧特曼而言,出現了一值得關注的訊號,即「用戶差距持續縮小」。Google 方面稱,Gemini 應用程式已擁有 6.5 億月度活躍用戶。相比之下,奧特曼上月聲稱 ChatGPT 的周活躍用戶達到 8 億。儘管統計單位不同,但 OpenAI 競爭對手的用戶成長動能顯而易見。

OpenAI 技術領先優勢已不再?

目前,市場對 OpenAI 能否維持其主導地位的看法出現了分歧。一些分析師預計,Anthropic 和谷歌,將繼續削弱 OpenAI 的領先優勢。

外資 JonesTrading 首席市場策略師 Mike O’Rourke 表示:「鑑於谷歌的規模、行業地位及其在搜尋領域的先發優勢,Gemini 可能會搶奪市ㄒ份額,導致 OpenAI 和其他公司落後」;另有一些更直接的觀點,AI 懷疑論者 Gary Marcus 在最近一篇部落格文章中寫到「OpenAI 基本上已揮霍了它曾擁有的技術領先優勢;谷歌已經追上來了。」

儘管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與投資人溝通時,駁斥了「AI泡沫」的說法,並表示「我們看到了非常不同的東西」,但市場的緊張情緒並未完全消散。種種跡象表明,戰書已經下達,OpenAI 一家獨大的局面或已成為過去。

面對競爭,OpenAI的策略似乎是加倍投入,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斥資超過1.4兆美元用於資料中心建置。然而,該公司每季仍在消耗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這種激進的資本支出策略,可能會將華爾街的不確定性傳導至私募市場。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在激烈的競爭可能抑制潛在收入成長的情況下,為OpenAI的「天價估值」找到合理的支撐正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一困境也呼應了市場對AI泡沫的普遍擔憂,即當前的高估值是否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