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一份報告指出,嚇阻中國攻擊台灣是華府及其盟友安全規劃的核心焦點;像是制裁等經濟措施可作為嚇阻工具組合的重要元素,並結合外交、軍事等手段,盟友與夥伴也須共同參與,以發揮最大效力。
中共對台軍事威脅不斷,台海情勢備受各國關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表示,若「台灣有事」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這番言論引發中國強烈抨擊並對日採取經濟反制措施。
現正最夯:TWICE台開唱「子瑜回家」感動萬人 黃安突稱「不說是非」惹怒粉絲
蘭德公司(RAND)11月初發布「中國突發事件的經濟嚇阻」(Economic Deterrence in a China Contingency)報告。內容寫道,嚇阻中國攻擊台灣是美國及其盟友安全規劃的核心焦點,這些規劃涵蓋軍事策略制定、與理念相近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及衝突情境的兵推、模擬,像是制裁等經濟措施也是嚇阻工具的一部分。
這份報告探討了中國可能在未來3到6個月內封鎖或入侵台灣的想定情境,並討論美國、澳洲、日本及英國可能採取哪些經濟措施來嚇阻這類侵略行為,以及這些措施可能如何影響中國行動等。
報告指出,美國可以採取多種不同措施,若有充分證據顯示中國可能在未來3到6個月內犯台,美國有可能實施預防性制裁。而澳洲只有在認為中國的威脅攸關生存,或嚴重且不可逆地危及澳洲安全利益時,才會採取經濟嚇阻工具,且美國需要施壓,澳洲才會加入有意義的預防性行動。
現正最夯:范冰冰奪金馬影后中國網路卻噤聲?《地母》封后壓熱搜 網:怕她重新翻身?
報告分析,日本具有技術能力,能相對快速實施制裁,但要做出這項政治決定將會十分困難。日本會考量制裁有效性、中國報復、在中國的日本公民及資產的安全,也需要來自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壓力。
關於英國方面,報告認為,面對中國報復,英國經濟可能會承受高昂代價,但如果英國盟友,特別是美國,已形成強烈共識並施壓,英國可能也會對中國祭出嚴厲懲罰。
報告指出,評估預防性制裁效果的最大未知數也許就是中國的準備程度。儘管北京正在打造較不易受到外部壓力影響的經濟體,但中國經濟及就業仍高度仰賴出口。
報告分析,當危機看似可能在3到6個月內發生時,美國可採取的措施包括判斷預防性經濟措施是否可能對中國計畫的行動產生任何戰略效果,若答案是肯定的,就向中國發出訊號,表示將預先實施制裁和其他經濟措施。若中國仍持續推進計畫,就祭出金融制裁,尤其是針對中國主要銀行及中國的跨境銀行支付系統或其他能讓中國進行跨境支付的機制。
報告還建議,美國對中國占領台灣行動至關重要的商品實施出口管制;並確保盟友也參與相關經濟制裁。
報告寫道,光靠制裁不太可能達到嚇阻,但可作為嚇阻工具組合中的重要元素。最有效的方法仍是結合多種工具,除了制裁,還包括建立外交聯盟以對抗潛在侵略行為;進行可見且可信的軍事準備,表明中國將面臨一場艱難的戰鬥,以防北京達成目標,或即使中國成功攻占台灣,其本身也會遭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