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逾十年,官方出版社持續從講話、書信到治國論述,將各類文稿剪輯成冊,如今市面上累積至少一百五十種以上的「習近平著作」。不過,這場大規模出版攻勢看似風靡,但在中國書店貨架上儘管堆得滿滿的「習思想」讀物,即使掛上「低至一折」的優惠牌,仍然乏人問津。
《人民報》指出,中國書店中許多書架被金色封面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著作選讀》塞得密不透風,部分甚至積滿灰塵。他酸道:「這些被稱為『國家寶典』的書,如今落到這個地步,也許不只是賣不動,而是民眾對出版狂潮的沉默抗議。」
現正最夯:美軍近期頻繁往返與那國島 可運送物資到台灣、阻卻解放軍活動

「習近平文集」開始爆炸量的出現,其實從 2012 年接掌大位後才開始。掌權前,他以地方官身分僅參與編纂數本地方志、政策總結,稱不上個人創作;但上任後,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陸續推出數十種「重要著作」,從治理理念到環境論述一應俱全。海外統計更驚人,《自由亞洲電台》估算習近平執政十餘年出版約 300 冊,由歐亞多家出版社發行;讀書平台 Goodreads 上甚至出現逾 200 種不同版本。換算起來,他平均一年要推出十多本,產量不僅超越歷代中國領導人,在全球政壇也極為罕見。
出版量暴增,背後的利益結構也驚人,目前中共黨員數約一億,一套「習近平全集」動輒十數冊、定價千元人民幣。若黨員全數購買,估算銷售額破千億元人民幣,而版稅可高達七至十成比例,等於為領導人名義上的著作輸送數十億收入。《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的數據顯示,2023 年底銷售榜前二十名中,有十二本與習近平相關,發行量以億為單位。與一般作者每千字百來元的稿費相比,這種「官方級暢銷」帶來的收益更像一場公帑支撐的出版工程。
但真正翻開內容,許多書都只是講話摘錄、書信彙編及政策談話的文字調整,重複度極高。外界普遍認為,這些作品源自龐大宣傳團隊將演講錄音轉成文字,再由文稿組「提煉加工」,而非習近平本人逐字撰寫。也因此,即使出版速度驚人,讀者反應卻始終冷淡,對強制閱讀感到疲乏的民眾,自然不願再花錢買一本「早在工作中被要求讀過」的書。
現正最夯:管仁健觀點》想我的書友筆友和酒肉朋友

這並非中國境內才看得出來的現象。美國《TIME》雜誌早在 2015 年就注意到,習近平治國文集在紐約書展推出時,被包裝成「了解中國領導人的重要讀物」,中文版在國內也大力推廣,但讀者實際購買意願有限。當年,出版方宣稱銷量破四百萬冊,然而在美國 Amazon 上,英文本版的排名卻掉到四十多萬名之外;中國知名書城當當網的年度銷售榜上,這本書也難以與《追風箏的人》等一般文學作品競爭。一名成都的公務員受訪時甚至直言,「上班已經要讀那麼多講話精神了,為什麼還要花錢買?」
習近平今年 72 歲,若真如他過往談到的「活到 150 歲」,按目前一年十餘冊的速度,未來還會再推出近千本;而當前書店的現狀顯示,出版能量雖然旺盛,但市場反應卻日益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