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武裝部隊 ( SAF ) 與快速支援部隊 ( RSF ) 於 2023 年 4 月 15 日爆發激烈衝突,吹響了第三次蘇丹內戰的號角,雙方至今仍在相互爭鬥。然而,有中國專家分析認為,此次蘇丹內戰並非源自於政治分歧、民族矛盾或意識形態對立,而是兩個大型武裝集團爭奪國家資源展開的「殘酷商業戰爭」,質疑交戰雙方可能都不想輕易的讓戰爭劃上句點。
任職於中國重慶交通大學的研究員「行走的骨頭」近期透過《騰訊網》發布文章,針對蘇丹內戰的形成原因以及未來走向進行分析,認為此次蘇丹內戰已經無法使用傳統的「內戰」進行描述,而是「一個國家在被徹底的私有化後,兩個巨大的武裝企業集團為了爭奪國家資源進行的殘酷商業戰爭」。
現正最夯:中日衝突的蝴蝶效應!謝金河:把過去霸凌台灣的招勢全用在日本身上

「行走的骨頭」表示,雖然外界將 2023 年 4 月 15 日訂為第三次蘇丹內戰的起點,但蘇丹的崩塌早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內就已逐漸顯現。「行走的骨頭」稱,在蘇丹建國的過程中,統治者們為了維持國家的治理並應對內部的叛亂,選擇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削弱 SAF 權力的同時,扶植後來成為 RSF 的「金戈威德」民兵部隊。
「行走的骨頭」指出,在蘇丹當局的扶植下,「金戈威德」民兵透過在蘇丹國內執行安全任務的方式,逐漸獲得了針對當地金礦的控制權。隨後,「金戈威德」民兵以黃金為基礎逐漸壯大,對蘇丹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並於 2019 年時,與 SAF 合作共同推翻蘇丹政府,並建立了新的文官政府。

然而, SAF 與 RSF 卻在 2021 年時,再度聯手發動政變,軟禁了文官政府的官員,為新任蘇丹政權畫下了句點。隨後,雙方針對國內資源的分配爆發嚴重衝突,最終敲響了蘇丹內戰的喪鐘。
現正最夯:硬是不說誰買的! 俄稱首批蘇-57戰機已出口 還加入戰鬥 專家猜買主是「它」....
「行走的骨頭」強調, SAF 與 RSF 現在已經不是為了國家利益而戰的軍隊,而是兩股追求利潤的龐大「經濟-軍事複合體」,前者掌握蘇丹的國防工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銀行業務,後者則透過黃金出口強化軍事實力,並成立傭兵集團,將戰爭服務出口至海外其他國家。

在 SAF 與 RSF 的激烈鬥爭下,蘇丹人民甚至喪失了從國際社會獲取人道主義援助的權力。「行走的骨頭」指出,由於 SAF 與 RSF 雙方都會蓄意搶劫救援物資並襲擊人道主義工作者,甚至封鎖敵方控制區的援助准入,國際社會對蘇丹的援助評定以從原先的無人救援逐漸演變為「不可救助」,「對雙方來說,平民的飢餓都是逼迫對方盡早屈服的籌碼」。
「行走的骨頭」總結認為,在兩股經濟-軍事綜合體的激烈競爭下,蘇丹這個曾經的非洲第三大國已經成為一片「被戰爭嚴重耽誤的無主之地」,推測蘇丹可能再也無法建立統一的政府,重新邁向和平,「對雙方來說,停火的代價可能遠比繼續維持戰爭還高昂的多」。

「行走的骨頭」強調,蘇丹的土地上如今只剩兩個「裝備精良且以營利為目的的安保公司」,持續爭奪著一塊巨大無主資產的獨家經營權。「在這片土地上,暴力不僅是實現政治目標的手段,更是一門生意。只要還能開採黃金,還能利用港口收費,透過戰爭形成的商業模式就能持續下去」。
有專家分析認為,蘇丹武裝部隊與快速支援部隊間的爭鬥已經無法以傳統的「內戰」形容,強調兩股軍事力量都是為了經濟利益在進行爭鬥,是一場殘酷的「商業戰爭」。圖為蘇丹內戰示意圖。 圖:翻攝自 騰訊網 行走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