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宣佈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對此,日本北海道的水產業者表示早已不倚賴中國市場,對北京的決定雖然感到失望,但不感擔心。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詢有關「台灣有事」可能導致日本因「存亡事態」而啟動集體防衛。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薛劍隨即在社群平台X對高市早苗本人做出死亡威脅。面對日方關切,中國並未處置薛劍,反而展開「戰狼外交」,取消中國旅客赴日機票、下架日本影片、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兩國關係急遽惡化。

全站首選:中日衝突的蝴蝶效應!謝金河:把過去霸凌台灣的招勢全用在日本身上

日本《每日新聞》稍早報導,由於福島第一核電廠排放污水,中國自 2023 年八月起對日本海鮮實施全面禁令。11 月 5 日,日本扇貝對華出口才剛恢復。周三(19 日)又有消息指出,中國已通知日本政府,將暫時停止受理日本海鮮的進口申請。

銷往中國的產品佔總銷售額的 1/4 的北海道函館市的海鮮加工企業久一(きゅういち)社長餌取達彦指出,在禁令期間,該公司一直在努力開拓國內外的出口市場。「我很驚訝。進口終於恢復,我們正準備恢復對中國的出口,結果卻再次暫停,這令人非常失望。」

儘管如此,在中國禁止進口日本水產期間,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海鮮加工企業,尤其是扇貝捕撈業蓬勃發展的地區,已經採取了加強對美國出口等措施。

久一會社的社長餌取達彦指出,對中國出爾反爾開放又停止進口的改變:「我們並不擔心,因為我們以為不再依賴中國。影響不會很大。」

青森縣橫濱町水產協同組合總經理高屋敷勇則感到困惑,該組合一直向中國出口海參。他說:「我們只是向前邁了一步。剛恢復不久就再次暫停,真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