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今天公布第3季財報,營收與獲利皆優於華爾街預期,並釋出高於預期的第4季營收展望,帶動其盤後股價勁揚,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天出席華府舉行的「美國-沙烏地阿拉伯投資論壇」時也明確否定「AI向泡沫」相關疑慮,並提出3個重點強調,全球正在經歷一場由底層計算架構驅動的歷史性轉折,AI需求並非空轉,而是深具結構性基礎。
黃仁勳當時被問及「AI是否正走向泡沫」時笑著反問:「這就是最後一個關於AI的問題?」一旁的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笑了。黃仁勳接著說明,要理解目前的AI熱潮,必須回到電腦科學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看清計算世界實際發生的變化。摩爾定律已經基本終結,一般用途CPU無法再滿足暴增的算力需求,因此全球近20年逐步朝向「加速運算」(accelerated computing)轉型,而輝達正是這股趨勢的重要推動者。
現正最夯:「晶片產業被拿走我不怪台灣」川普:美國需要外籍人員助設廠運作
黃仁勳提到,6年前全球前500大超級電腦中,有9成以CPU為核心;但今年CPU占比已降到不到15%,GPU則從10%大幅升至90%,這證明了全球正快速告別傳統運算,全面走向加速運算。黃仁勳進一步指出,加速AI需求的背後有三大關鍵力量。首先,是龐大的資料處理成本。即便不是AI運算,僅是處理姓名、年齡、地址、收入等基本資料,每年就可能花上數千億美元,而傳統CPU已無法承受這樣的規模。這是推動AI與GPU需求爆發的首要因素。
黃仁勳續指,第二是生成式AI正取代過去15年主導網路生態的「推薦系統」。推薦系統決定使用者在社群平台、影音串流與電商網站看到的內容,過去依賴CPU,如今全面轉向GPU,而大量企業正在為這兩項需求建立大型GPU超級電腦。第三,是「代理式AI」(agentic AI)的崛起,包括Grok、OpenAI、Anthropic與Gemini等系統。這些工具是建立在已經發生的巨大運算結構轉變之上,而真正推動AI革命的力量,正是底層從CPU到GPU的全面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