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提及,若台灣發生重大衝突,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日本媒體《產經新聞》隨後報導,若中國航母「福建號」阻止美軍介入台海,日本防衛省將可能與美軍合作對其採取行動將其擊沉。然而,中國軍事專欄《敏睿觀察》認為,這類言論更像政治表演,而非實際軍事能力的展現。

專欄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與中國解放軍在規模與戰力上存在巨大差距。福建號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電磁彈射型航母,搭載殲-35 隱形戰機與空警-600 預警機,並由 055 型驅逐艦等護航艦隊組成完整作戰體系。相比之下,日本「出雲」級輕型航母數量有限,需依賴美國提供 F-35B 戰機,作戰自主性不足,超高音速飛彈研發屢次受挫,與中國東風系列成熟導彈相比,突防能力差距明顯。

現正最夯:再點名台灣「搶走晶片生意」川普:這很可恥、沒關稅美國早完蛋了

台灣退役少將栗正傑接受中天《麥玉潔辣晚報》訪問時也指出,中日軍力對比顯示,中國在兵力、艦艇數量、戰機總數及核武能力上均領先。中國陸海軍人數超過 100 萬,日本自衛隊約 13 萬人;中國海軍艦艇約 690 艘,日本約 139 艘;中國戰機約 3,370 架,日本約 370 架;中國核彈頭約 600 枚,日本未擁核武器。專家認為,日本若輕舉妄動,不僅在海上作戰中難以有效對抗福建號及其護航編隊,還需面對中國火箭軍與空天監控的立體打擊威脅。

此外,《敏睿觀察》指出,中國在經濟層面亦具反制能力。日本汽車、半導體及稀土資源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一旦發生衝突,中國可透過關稅、供應鏈調整及資源管控進行精準反制,對日本經濟造成實質壓力。

專欄總結,中方的策略主線仍為和平發展,但同時保持備戰能力。福建艦的使命在於守護海疆,而非與鄰國爭鋒;透過常態化遠洋演練與區域合作,中國旨在以實力震懾對手、維護國家安全。專欄強調,日本言論雖強硬,實際上在軍事與經濟層面難以對中國形成實質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