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哥大與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臺北科技大學及多家供應鏈夥伴攜手合作,完成國內首套「行動電話回收及循環服務」碳足跡產品類別指引(Product Category Rules, PCR),並已於10月29日由環境部正式公告。未來手機品牌商、電信業者與回收業者皆可依循本規範,以一致且具公信力的方式評估行動電話循環服務的減碳效益。
台灣大表示,本次制定的PCR明確定義行動電話「舊機買回」、「維修服務」「行動電話租賃」及「產品採服務計費模式」4大循環服務的碳足跡評估架構,是國內首次為行動裝置循環經濟建立可量化、可比較的共同基準。
依據台灣大哥大台北西門町示範門市通過ISO 14067查證的盤查結果顯示,每回收或購買1支循環手機,相較新製手機可避免約16倍碳排放當量。台灣大自2008年啟動「廢手機回收計畫」,並於2015年擴大為「舊機回收服務」,迄今已累計回收逾47萬支老舊與廢棄手機,近三年總量更成長近3倍。今年亦攜手13個手機品牌合作擴大推出「舊換新」優惠,擴大用戶參與循環行動。
台灣電信業者里程碑 首將電信循環服務納入碳盤查體系
台灣大哥大技術長揭朝華表示,氣候變遷威脅加劇,台灣大攜手產官學,擴大減碳行動,感謝環境部指導及臺北科技大學、TÜV NORD與多家合作夥伴協力,歷經18個月的研究與討論,成功制定「行動電話回收及循環服務」指引,首度將「電信循環服務」納入碳盤查體系。該指引涵蓋產品與服務定義、系統邊界設定、生命周期分析與數據蒐集等核心程序,並依據ISO 14067、ISO 14040/14044及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相關標準制訂,並在利害關係人諮詢與專家審查後定稿,確保其具備科學性、公信力與產業可行性,期望成為業界推動回收與循環經濟的共同標準。
當前熱搜:國民黨形象民調:親中不反共、不清廉、非最有執政能力、不代表一般百姓及不值得信賴
回收舊機、選購二手機、以修代換等多元循環服務、降低環境衝擊
台灣大個人用戶事業商務長林東閔指出,台灣大將減碳融入營運,依循PCR指引,結合全台門市與供應鏈夥伴,共同推動回收再利用與碳標籤機制,建立可追蹤的環境績效體系。同時推出次世代門市,導入電子螢幕及雲端數位公播系統、電子價格牌,減少紙張印製。
根據「2024 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2022年全球電子廢棄物高達6,200萬公噸,僅22.3%被妥善回收,台灣大號召千萬用戶響應循環經濟行動,早於2008年於全台門市設置廢手機的回收箱,並於2015年起與台灣伊藤忠、Future Dial及點子行動科技等多家夥伴合作擴大舊機買回及再利用,回收量以倍數逐年成長。2024年領先全台推出「認證盒裝二手機」,今年提供「Android/iPhone 原廠電池換修優惠」等服務,持續透過回收舊機、選購二手機、以修代換等多元循環經濟方案,延長裝置生命週期,降低環境衝擊。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表示,台灣大哥大積極響應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於113年12月26日公告的《應執行廢行動電話回收、循環服務與標示分類回收標誌之業者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該新制明確規範製造與輸入業者須執行廢行動電話回收、提供租賃或舊機買回等多元循環服務。為確保行動電話資源循環效益的衡量能與國際淨零目標接軌,台灣大率先主動提出「行動電話回收及循環服務」的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PCR),於制定審查過程中的資源循環署提供指導與協助。這份具前瞻性的PCR,不僅是台灣大深耕永續發展的具體展現,更將成為所有電信業者未來衡量行動電話資源循環績效、推動淨零排碳環境效益的關鍵依循標準,確立了台灣大在電信業循環經濟中的領導地位。
TÜV NORD台灣德國北德表示,很榮幸以第三方碳足跡查驗機構的角色,與台灣大合作制定「行動電話回收及循環服務」產品類別指引(PCR)。此規範的完成,不僅為行動裝置回收再利用的碳足跡量化建立科學基礎,也象徵電信業在循環經濟與減碳轉型的重要進展。台灣大身為PCR制定者,更率先以「台北西門町門市」通過TÜV NORD 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查證,展現企業在永續發展與碳管理上的領導力,為產業鏈朝向淨零目標樹立重要典範。
臺北科技大學表示,北科大永續創新評估中心很榮幸與台灣大合作,共同制訂「行動電話回收及循環服務」產品類別指引(PCR)。此PCR的完成,不僅補上國內電信業在服務循環階段碳足跡評估上的制度缺口,也為推動產品回收再利用、建構循環經濟體系提供了科學依據與可行的衡量標準,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創新,更是帶動電信產業邁向減碳轉型的重要里程碑。台灣大身為主導者,更以西門町門市率先通過 ISO 14067 產品碳足跡認證,展現企業在永續實踐上的決心與示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