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14日),先有《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出「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質疑台灣的中央銀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隨後,央行發布與美國財政部的聯合聲明,引爆新台幣匯價波動危機。今(17)日台北匯市開盤半小時,新台幣兌一美元走勢震盪、但仍堅守 31 元關卡,至上午 9 點 40 分,暫報 31.12 元、較上周五收盤小升 0.03 分。

今日早盤,新台幣匯價處於 31.024 至 31.13 區間震盪。自開盤沒多久小幅走升後,目前轉向小幅走貶。觀察新台幣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在上周五聲明出爐後跳升 4 角、至 30.75 元,與收盤價 31.15 元出現 4 角落差;今日則暫報30.988 元、價差收斂至 1.62 角。

現正最夯:民進黨恐面臨政治風暴!「公投綁大選」民調:5成8贊成碾壓2成8反對

央行上周五晚間 8 時 30 分發布新聞稿表示,與美國財政部就匯率議題達成共識,雙邊並同步發布聯合聲明。除了再次強調不涉及台美對等關稅談判、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等,本次聯合聲明還有幾項重點:

1. 不應操縱匯率,以避免阻礙國際收支之有效調整或取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2. 干預匯市係以因應匯率的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為主,且宜採「雙向干預」(與央行現行匯率政策實務一致)

當前熱搜:美駐日大使諷薛劍「像沒訓練好的狗」謝長廷:諷刺貼切但恐冒犯狗

3. 經與美方磋商後,央行承諾自本年 12 月底起,有關干預匯市金額等資料之發布頻率,將由現行每半年改為每季公布一次(外界憂慮,增加干預資訊的發布頻率,雖可增加匯市操作的透明度,卻可能讓央行調節時有顧忌)

《經濟學人》報導指出,台灣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經過時,報導引用衡量匯率偏離基礎價值程度的指標「大麥克指數」指出,新台幣兌美元的幣值被低估 55%,為全球調查中最嚴重者,民眾苦吞匯率苦果;但該說法遭央行聲明駁斥,並直指「大麥克指數」多年來在全球已被各界廣泛引用、甚或濫用。若以單一商品指數來評估一國通貨匯價是否高(低)估,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股人阿勳在臉書發文表示,多年來常聽到一句話:「台灣的錢很多,但人民卻沒感覺。」指出,《經濟學人》將新台幣長期偏低視為「台灣病」的重要成因。巧的是,該篇報導在美國財政部網站上周五(14日)刊出的「台灣央行承諾避免操縱匯率」時間點差不多。

近期適逢非美貨幣利空罩頂,聯準會(Fed)對降息轉為保留態度、12 月調將機率剩下「五五波」;新台幣上周五收盤回落至 31.15 元,續貶 6.9 分,不但跌破 5 月 2 日的 31.06 元收盤價,自 11 月以來累計已貶 4.01 角。

※Newtalk提醒您: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檢視自身能力,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