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於美東時間13日就空軍「非標準航材零附件」,總額3.3億美元(約新台幣102億元)的對台軍售案,進行「知會國會」程序。此次軍售範圍涵蓋F-16、C-130和IDF戰機等非標準零附件,也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首度對台軍售。對此,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今(14)日指出有3大意義,第一,美對台軍售走向隨到隨審,類似準盟國的處遇;第二,打破疑美論;第三,強化台灣應對中國灰色地帶的能力。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此次軍售是本屆川普政府首度宣布對台軍售。台美雙方安全夥伴關係的深化,是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石。面對區域安全挑戰日趨嚴峻,我國明年度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達到GDP 3%以上,並可望在2030年前達到GDP 5%。我國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展現自我防衛決心,並以實力維護和平。
現正最夯:賭輸颱風假 「台大大氣系學生」承諾發150份雞排:飲料真的沒錢了
關於川普第二任期首度對台軍售,蘇紫雲分析有3大意義,第一,台灣軍售從川普1.0時的包裹式處理,改為隨到隨審,這是類似準盟國的處遇;第二,打破疑美論。日前有許多不正確傳言聲稱川普會拿台灣作為交易,但從川習會前,川普表示「台灣就是台灣」、「非常尊重台灣」,再到此次軍售,疑美論不攻自破;第三,政治意義上,強化台灣應對中國灰色地帶的能力,軍事意義上則是增加相關作戰飛機的零附件庫存,強化台灣戰機機隊妥善率。
蘇紫雲表示,無論是川普政府1.0時期或拜登政府時期,都有類似零附件軍售案,如海軍雷達等相關替換零件,一來是相關零附件是消耗品,所以會一直出售;再者,可以看得出美國政府與台灣安全合作的持續性;最後,象徵在總統賴清德強化國防能力的戰略指導下,可以預期川普政府2.0時期,對台主要的重大軍售仍然會持續,從川普對台軍售到台灣強化國防預算,會形成良性循環。
針對在野黨對國防預算的質疑,蘇紫雲反駁,第一,自衛能力越強、潛在盟國協防意願就越高。換句話說,「強化自己的防衛能力是最重要的」,盟國的協助程度會視台灣自身防衛能力多寡而決定。
現正最夯:專家看盤》高估值風暴來襲!美股重挫 台股賣壓 分析師:多殺多恐加劇
蘇紫雲續指稱,第二,國防預算不是想要,而是必要,國際社會都強調「備戰才能止戰」。他也以墨子《備城門》為例,墨子也強調「小國善守」,小國要有足夠防衛能力才可以止戰,這是戰爭與和平管理的哲學。第三,包括日本、澳洲、加拿大、美國等民主國家都面臨少子化議題,因此持續透過國防預算進行軍備採購,以火力取代部分兵力,正是彌補防衛能力人數不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