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華民國駐新加坡代表,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童振源在 FB 發文表示,近年中國的外國投資屢屢低潮,2025 年第三季的數據,甚至比 1998 至 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後時還低。童振源相信,這顯示中國外資環境正退回「入世」( 世界貿易組織,WTO ) 前的狀態。
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上個月才結束在新加坡的亞洲峰會,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報導,該峰會傳達了一個明確的訊息——中國體量雖大,但過於受控和不透明,無法完全信任。這並非策略,而是對現實的解讀,過去兩年,中國出現了創紀錄的資本出逃,外國投資者以數十年來未見的速度撤出中國。
當前熱搜:「北北基桃」颱風假引熱議 議長:基隆應跟雙北脫鉤 不用什麼事都綁一起

童振源提到,2022 年第一季中國海外直接投資(FDI)淨額曾高達 1,072 億美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然而,自同年第二季起外資流入急轉直下,僅剩 377.6 億美元,較前季減少逾六成。甚至在 2024 年第二與第三季,縮減至負 149.7 億與負 116.2 億美元,這說明外國資金整體來說,不只不追加投資,還在收回投資,這是對中國信任度的下滑。
自中國於 2001 年加入 WTO以來的近 20 年,外國資金向來呈穩定增長,反映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投資吸引力,然而近三年卻急轉直下。《CNBC》認為,這是由於中國國內房地產低迷、國內需求下滑,以及與美國的緊張局勢醞釀的情況下,造成通貨緊縮的壓力。
而中國方面亦在嘗試扭轉這一趨勢,承諾進一步向外商投資開放經濟,挽回中國在全球外資版圖中迅速滑落的地位。
許多公司紛紛遷出,留下空廠房,冷清猶如鬼城一般的廣東東莞。 圖 擷取自:X帳號@lammichae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