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舉行的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上,一場關於「全球航運淨零排放框架」的討論,竟意外演變成一場「外交霸凌」。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多位外交人士爆料指出,美國官員在會場上採取前所未見的強硬手段,以威脅與恐嚇方式逼迫多個非洲、太平洋及加勒比地區小島國放棄支持該項環保協議,被形容為「史上最流氓的外交行為」。
根據報導,多名與會代表指控,美方官員並非透過正規談判程序說服他國,而是在會場走廊與茶歇時間以「暗示與威脅」逼迫對方讓步。有外交官透露,美國官員當面警告:「若支持該協議,你們的貨船進入美國港口將被加收費用,官員與家屬簽證也可能受限。」甚至還有人被告誡「回國轉機若經美國,最好小心點」。
當前熱搜:專家看盤》美股大逃殺重擊 台股28000點告急!抗跌股名單曝光

一名代表形容:「那根本像紐約街頭黑幫片的現場,美國在各代表團之間遊走,威脅各國回去必須改變立場。」更有國家收到美國的正式外交照會,明言若不配合,將遭到「對等報復措施」,包括提高關稅、增加港口費、甚至取消船員簽證。
這場衝突的焦點是「全球航運淨零排放框架」該計畫旨在以獎懲制度促進航運業減少碳排放,原本獲得包括中國、歐盟、日本、印度及巴西等多國支持。然而,美國在川普重返白宮後立場急轉直下,直接退出談判,並全面反對該協議。川普曾多次宣稱「全球暖化是騙局」,並指氣候政策損害美國利益。

美國在川普重返白宮後立場急轉直下,直接退出談判,並全面反對該協議。川普曾多次宣稱「全球暖化是騙局」,並指氣候政策損害美國利益。圖:翻攝川普推特(資料照)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方這次的強硬手段讓整場會議陷入「震驚與混亂」,最終導致協議未能通過,而是被迫延後 12 個月再行表決。
多名資深談判代表批評,美國的行為已超越正常外交範疇,形同「暴徒外交」。一位受訪人士直言:「他們不需要明說會怎麼懲罰你,只要讓你明白會有後果。」甚至有歐洲外交人士指出,這是他所見過「最具破壞性、最具威脅意味」的一場國際會談。

外界認為,這反映出美國在川普政府下的外交轉向:從「規則倡導者」變成「規則破壞者」。在關稅、貿易與環保議題上,美國多次以單邊制裁與經濟脅迫手段迫使他國屈服,被指「只按自身利益行事」。政治觀察人士指出,美國此次在環保議題上展現的極端手法,不僅損害其國際形象,也削弱了全球對國際規則的信任。
「當強權可以隨意威脅弱國、操控規則,最終受傷的將是整個國際秩序。」分析認為,若這種「誰橫誰有理」的現象持續蔓延,未來全球治理將面臨更深的信任危機。
「當強權可以隨意威脅弱國、操控規則,最終受傷的將是整個國際秩序。」分析認為,若這種「誰橫誰有理」的現象持續蔓延,未來全球治理將面臨更深的信任危機。 圖:翻攝自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