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昨天(3日)雖然上漲101點、收在28334點,成交量約達5632億元,但盤面結構卻出現明顯分歧:上漲家數不到千家,下跌家數卻超過一千家。在這樣的環境中,投資市場都在問:主力是不是在出貨?還是只是健康的輪動洗盤?

台積電、鴻海遭特定賣壓

全站首選:德總理:敘利亞內戰已結束 難民必須離境否則遣返

觀察盤面,權值股台積電(2330)、鴻海(2317)持續受到賣壓影響,盤中一度拉回。不過,尾盤出現買盤拉抬,台積電成為支撐指數的主要力量。反觀AI概念股中,資金明顯轉向PCB(印刷電路板)、被動元件、記憶體族群。金像電(2368)與台光電(2383)再創波段新高,華城(1519)則連拉兩根漲停板,成為重電族群的領頭羊。

「下跌家數超過千家」代表出貨?還是資金輪動?

表面上看,下跌家數超過千家似乎不妙,但分析師陳昆仁指出,這其實是資金健康輪動的現象。他表示:「市場資金從大型權值股轉向中小型AI受惠股、重電、PCB與記憶體,這是資金移動,而不是全面出貨。」

全站首選:豬肉禁宰何時解禁?卓榮泰:明日中午決定

AI資本支出擴張是台股主軸

近來台股再創歷史新高,指數突破 28,300 點,但許多投資人仍疑惑:「為什麼台股漲不停,我的股票卻不會動?」關鍵在於盤面主流族群正在快速輪動,而新的資金焦點正持續圍繞在AI產業鏈上。

上週五科技巨頭財報全數公布,從亞馬遜、微軟到 Google,無一例外地加碼 AI 資本支出。亞馬遜更預計在 2027 年將資本支出從 1,010 億美元提升至 1,700 億美元,為五大巨頭之最。(下圖一)

分析師林漢偉表示,這代表一個明確方向,全球最有錢的公司、最頂尖的企業家都在押注 AI。當這些資金不斷湧入,AI 供應鏈的業績與獲利勢必再創高峰,也意味台股的 AI 族群可望「再旺三年以上」。

台股雖創高,但市場明顯「一個台股、兩個世界」,有 AI 概念的股票屢創新高,沒題材的股票卻原地踏步。察現階段資金流向,AI 主流族群仍是核心,但族群內輪動加快。例如:

台積電(2330):拉尾盤穩住指數,但短線整理;AI伺服器族群:緯創、廣達轉弱,川湖、神達等個股接棒;封測族群:日月光、京元電、矽格、欣銓聯袂創高;記憶體族群:群聯、南亞科、華邦電再創新高,全球報價持續上漲。

AI電力 下一波新亮點

AI 的快速成長帶來龐大電力需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微軟都指出:「限制 AI 發展的關鍵不是晶片,而是電力。」

林漢偉表示,隨著各國推動電網升級,美國最大電力公司 AEP 宣布五年資本支出從 540 億美元提高至 720 億美元,帶動台灣重電族群重新啟動。華城、士電、中興電、亞力等具出口美國能力的廠商,成為新一波「AI 電力」概念的受惠者。

※Newtalk提醒您: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檢視自身能力,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