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全面侵略烏克蘭已經 1,343天,其部隊迄今仍困在烏東難以前進。地緣政治策略家布洛林(Mark Brolin)稍早在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撰文:〈普丁正在輸掉150年來最詭異的戰爭〉,指出烏克蘭衝突已淪為一場鬧劇,但在迷霧背後,俄羅斯的絕望處境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布洛林指出,普丁團隊希望透過奪取烏克蘭來展現實力和戰略掌控力。結果這場仗打下來,莫斯科的勢力範圍大幅縮水,芬蘭和瑞典加入了北約,俄羅斯也逐漸成了事實上的「中國附庸國」。莫斯科正在失去西方的石油市場,而其所謂的強大軍隊也只控制了烏克蘭一小部分領土。這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經濟代價,卻沒有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幅員遼闊的國家需要這些額外的土地。

全站首選:攜手川普實現「安倍晉三遺願」高市早苗:雙方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

歐洲和美國正一步步地首次以顯著的方式齊心協力反擊。歐洲正在重新武裝;其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正在下降;俄羅斯凍結的石油儲備正被用於為烏克蘭提供資金;而美國最近的政策舉措加劇了石油供應緊張。中國和印度的能源公司似乎比以往更加謹慎,同時似乎也並非毫無道理地擔心會受到二級制裁。西方國家繼續向烏克蘭提供關鍵的技術、後勤和情報支援。

布洛林指出,最重要的是,讓克里姆林宮趾高氣昂、使綏靖主義者逼迫烏克蘭「適應現實」的俄羅斯「大國」神話被戳破了。俄國的戰時經濟過熱,通膨率年增約 8%;國防支出提升至總支出的 1/3,擠壓了其他所有支出;人力大量流失,開戰以來至少死了 20萬軍人;經濟成長是建立在戰爭支出上的幻覺,這些成長是由國家訂單和物價飆升推動的,而這些因素加劇了當前的通膨和未來的後遺症;勞動力供應正在緊縮、2022 年後將有近百萬俄羅斯人離開,加劇了勞動力短缺。

目前,俄羅斯約有 35%~40%的貿易要經過中國;北京是俄羅斯能源的最大買家,但貿易成長卻受到中國支付障礙的阻礙,凸顯了莫斯科的弱勢地位。俄羅斯企業無法直接進入任何競爭性市場經濟體,這也是一個令人難以羨慕的處境。這種情況正開始在各方面產生影響。例如,由於航空公司「拆解」停飛的飛機以獲取零件,航空安全狀況惡化;到 2026 年,超過一半的西方製造的飛機可能將停飛,沒有備件。這就是高科技隔離的現況。

全站首選:非洲豬瘟防疫疑點重重被狂打臉!中市府稱未收到中央系統警示通報

即使沒有「戰斧」飛彈,烏克蘭的深度打擊能力——遠程無人機、「風暴陰影」/「斯卡爾普」反艦飛彈、「反坦克飛彈」——如今也頻繁地攻擊空軍基地、煉油廠、後勤樞紐和黑海沿岸。俄羅斯黑海艦隊實力被削弱、分散,並被推向東部;曾經的避難所克里米亞如今成了靶場。戰爭已臨到俄羅斯人的頭上。

布洛林指出,對烏克蘭來說,真正的危險在於,俄羅斯的局勢如此嚴峻,以至於普丁本人可能不惜一切代價想要延長戰爭。當焦點重新回到國內局勢時,焦點將轉向他造成的混亂:通貨膨脹、物資短缺、勞動力萎縮及無法現代化的腐敗統治。如果他繼續抗爭,帳單可能會增加,傷亡人數可能會攀升,一旦槍聲停止,反彈可能會更加強烈。因此普丁不停火,至少可以將問題推遲到另一天。

簡而言之,普丁可能不再生活在現實中,而是活在一個由他身邊的唯唯諾諾者精心策劃的怪誕版本中。這就是為什麼必須持續施壓:讓他的現實處境無法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