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明黨近日決定退出與自民黨長達26年的聯合執政,表面上的理由是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未能承諾徹底切斷企業捐款。但《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真正的原因是在選舉時自民黨人並沒有按照承諾,把比例代表制的票投給公民黨。
報導指出,26年前,時任官房長官野中広務拉攏公明黨一起聯合執政時曾經承諾:公明黨在眾議院小議席選區和參議院小議席選區支持自民黨候選人,而自民黨則會在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比例代表制選區將選票轉向公明黨。
當前熱搜:為收藏尋找下一個有緣人! 「志玲爸爸和服腰帶珍藏展」高雄登場
然而,自民黨逐漸無視公明黨,不再在比例代表制選區進行選票轉移。
報導指出,一個對公明黨幾乎沒有好處的聯合執政,最終瓦解也就不足為奇了。理想情況下,政黨應該基於政策進行合作,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由於政策差異,各政黨之間也存在差異。如果沒有選舉合作帶來的實際利益,就缺乏組成聯合政府的動機。
作為一個有組織的政黨,公明黨比其他政黨更有可能指示其成員「在本次選舉中投票給這位候選人」。另一方面,即使是在比例代表制部分,也很難讓黨內忠誠度不高的自民黨成員填寫「公明黨」的字樣。
全站首選:南投首度主辦國慶焰火被批「史上最爛」 許淑華坦言「有待改進」
在2000年眾議院選舉(兩黨聯合執政以來的首次全國選舉)中,公明黨要求自民黨候選人如果希望獲得支持,必須提供其個人支持者的名單。這是因為公明黨的競選團隊可以提前拜訪候選人的家,在某種程度上確認他們是否真的打算在第二輪投票(比例代表制)中填寫「公明黨」。
許多自民黨議員對公明黨這種作法表示反對。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麻生太郎副總裁,他支持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然而,鑑於公明黨選票的吸引力——據估計,每個眾議院選區約有2萬張選票——許多自民黨候選人都交出了自己的候選人名單。
需要重申的是,兩黨之間最牢固的紐帶並非政策。自民黨和公明黨在2009年至2012年處於反對黨地位、無法推行各自政策的情況下仍繼續合作,這一事實表明,選票交易是關鍵。
報導指出,自民黨為了與中間派自由民主黨政府有所區別,在2012年眾議院選舉中增加了傾向保守的候選人數量。自從安倍第二次政府上台以來,自民黨候選人集會的場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安倍政府以保守主義為宣傳口號。自民黨候選人為自己拉票,並介紹一位公明黨比例代表制候選人作為嘉賓,在該地區爭取選票,高呼「公明黨」,「爭取比例代表制」。公明黨的支持者-創價學會的成員也擠滿了會場,鼓掌致意。雖然這是基本的競選形式,但一些競選活動已經開始邀請自民黨比例代表制候選人作為貴賓。
公明黨的得票數在每次選舉中都在下降。創價學會成員的老化以及由此導致的競選活動品質下降經常被認為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考量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得票數下降的速度應該不會如此之快。事實上,公明黨在參議院選舉中的最高得票數是在2004年。自從民黨和公明黨自1999年開始合作選舉以來,他們的得票數在2001年和2004年飆升。這些額外的選票很可能是「公明黨比例代表制票」。這些選票的流失加速了該黨的快速衰退。
另一個問題是,越來越多的自民黨候選人即使交出提名名單,也無法組成個人後援團。在依靠已故安倍晉三的人氣,候選人無需大量競選就能贏得選舉之後,自民黨整體上已經變得依賴選舉風向。
曾擔任自民黨與公明黨聯絡官的前首相菅義偉,透過遊說兵庫選區(公明黨在該選區舉步維艱)的友好企業和組織,為公明黨拉攏了一定數量的選票。然而,在今年的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本身也陷入困境,似乎已經無法再擁有這樣的迴旋餘地了。
在去年的眾議院選舉中,公明黨在11個小議席選區派出了候選人,但只有4人當選。出口民調也顯示,自民黨支持者投票給國民民主黨和國民黨的人數多於公明黨。自民黨和公明黨的選舉合作並未奏效。
報導指出,公明黨真正不滿的原因是:「我們還要白白付出多久?」公明黨決定退出執政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其不滿情緒終於達到了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