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指出,在震災後的復原期間,有一群護理師化身為「行走的天使」,他們深入光復鄉災區的每個角落,以「受傷請找我!」的掛牌,為眾多投入清掃工作的災民與志工提供即時的傷口照護,有效預防感染並評估轉介需求。花蓮慈濟醫院表示,此行動傷口照護小組在9月27、28兩日共處理超過110個傷口,其專業與熱忱令人感佩。
在花蓮慈濟醫院傷口造口小組護理師鄒明耘觀察到週末將有大量志工湧入災區協助清掃,特別是許多長者志工,在潮濕泥濘的環境中,長時間使用不熟悉的工具與雨鞋,極易產生摩擦傷或水泡。她亦考量到,部分遠離醫療站的居民與志工可能因急於清理家園而忽略自身的傷勢,因此發起了「清掃為主、換藥為輔」的「行動傷口照護小組」。此小組由鄒明耘、許美玉與徐小惠三位傷口造口護理師帶領,並有其他自發加入的護理師共同組成。他們在前一晚預先準備好各式敷料與消毒用品,並剪裁分裝,確保在現場能迅速有效地處理各類傷口。
全站首選:狗仔記者謝幸恩遭起底 用丈夫人頭收稿費 傳訊給這「綠委」讓身分曝光
在花蓮慈濟醫院的行動傷口照護小組依據過去經驗,將任務編組為「走訪組」與「清掃組」。「走訪組」攜帶傷口護理用品,深入巷弄查訪無法自行前往醫療站的居民,提供必要的包紮服務。「清掃組」則是一邊協助清掃,一邊留意周圍的志工或住戶是否需要傷口處理。他們會立即放下手邊的清掃工作,運用專業知識清潔、消毒傷口,並使用防水泡棉妥善包紮,即使是尚未破裂的水泡也能先行保護。
鄒明耘說明,由於許多受災家戶距離醫療站較遠,即時的簡易包紮能讓輕傷者不需奔波,同時也能避免傷口惡化感染,有助於他們快速返回重建工作。護理師在包紮時亦會衛教傷者如何觀察傷口變化。若遇到身體不適或傷勢較嚴重的居民或志工,則會立即協助聯繫並轉送到慈濟等醫療站接受進一步治療。
在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主任鍾惠君指出,行動傷口照護小組的敷料與耗材,均來自這些熱血護理師的自掏腰包購買與自行加工,充分展現了她們自動自發的護理精神。專責慈濟醫療站的院長室資深顧問許文林亦表示,這群深入災區的傷口造口護理師,其專業與用心令人感動,除了提供即時護理,也貼心提醒志工「打掃時要小心不要受傷、以及穿雨鞋放鞋墊,小小的調整就能讓重建家園的工作更順手,也避免受傷」。同時,他們也會將嚴重的傷患轉送至醫療站進行治療,並安排施打破傷風疫苗。
當前熱搜:捲入黃國昌狗仔偷拍集團風波!菱傳媒新股東宣布停止發稿結束經營
鄒明耘也在個人紀錄中寫道:「今天化作背包上一張簡單的告示:我一手握著掃把,一手背著傷口護理物資,揹著學妹的行動協助構想,一路踏過滿是崎嶇泥濘。此時的我不是在醫療體系內守護傷口,正走入災後的家園──成為一位協助傷口處理者,同時也是『鏟子超人』。」在花蓮慈濟醫院看來,這面「受傷請找我」的掛牌,正跟隨著行動傷口照護小組,將及時的幫助送達到每一位需要的人身邊,為災區復原工作留下暖心的見證。

護理師化身「行走的天使」深入光復災區,守護災民志工健康。 圖:翻攝自花蓮慈濟 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