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今(30)日通報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患者是一名30多歲外籍男子,主要居住於埃及,今年9月上旬曾至東非衣索比亞旅遊。返抵台灣後第3天出現發燒及腸胃不適,接著又因高燒不退並伴隨腹痛與關節痛而就醫,最終被收治於加護病房,經檢驗確認感染惡性瘧。衛生單位已持續掌握其健康狀態與檢驗後續發展。

根據疾管署監測數據,截至9月29日,今年已累計21名境外移入瘧疾患者,是自96年至114年以來同期最高。患者年齡從10多歲至60多歲皆有,其中14例感染源來自非洲,亞洲5例、大洋洲2例。型別上以惡性瘧最常見,共15例,另有間日瘧5例與諾氏瘧1例。若回顧近19年,台灣共通報208名瘧疾確診者,全數為境外移入,其中以非洲地區為主要感染來源,檢出的病原體則以惡性瘧居多,其次為間日瘧。

全站首選:狗仔記者謝幸恩遭起底 用丈夫人頭收稿費 傳訊給這「綠委」讓身分曝光

疾管署指出,瘧疾透過帶有瘧原蟲的瘧蚊叮咬傳染。依寄生種類不同,可區分為惡性瘧、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與諾氏瘧,其中最常見的是惡性瘧與間日瘧。感染者通常在7至30天內出現症狀,初期類似流感,會發燒、頭痛、關節痠痛或噁心嘔吐。若未治療,數天後可能進展為間歇性發冷、顫抖與出汗,嚴重則會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甚至昏迷死亡。間日瘧與卵形瘧可在肝臟潛伏數週甚至數年,治療血液期後仍需再服普來馬奎寧(Primaquine)以避免復發。

疾管署提醒,計畫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旅客,應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在出發前、旅途中與返國後持續規律服用預防藥物。出遊時務必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核可的防蚊藥劑,選擇有紗門或紗窗的住所。返台後若有疑似症狀,須及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與用藥情況,以利醫師診斷與治療。更多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