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入多項弊案遭起訴羈押,8日獲裁准7000萬元交保。妻子陳佩琪指稱,柯文哲在看守所出現多項不適症狀,包括臀部兩側出現對稱的大型傷口,疑似因馬桶清潔不良或長時間接觸地板、馬桶所致,疑感染 HPV(人類乳突病毒);另外,每天半夜監控中心幾乎都會打電話來查行蹤,導致他睡不好。然而,政治評論員吳靜怡表示,陳佩琪看似心淌血,但不是單純的抱怨,而是精心設計的輿論武器,想在庭審前動員輿論、施壓法官調整交保條件或減輕罪責。
陳佩琪20日發文寫道,柯文哲跟她聊起北所的生活,現代人真的無法想像三坪羈押室是怎麼過日子的,就拿民生必需的三餐來說吧,他說吃飯是用一個像臉盆的器皿把食物全混在一起,然後從不透明門底下的一個小洞遞進去,陳佩琪形:「可以想像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古代死囚所受待遇一樣,在電視上演的還是可以看到外面世界的鐵門, 但他們禁見房是連門都是密閉不透明的,遞送食物時只能從門下的小洞,那場景就像我們拿廚餘去餵貓狗一樣」。
延燒焦點:繼「壓瘡」後再爆柯文哲染「HPV」 陳佩琪:半夜查行蹤睡不好
陳佩琪坦言,柯文哲講得是雲淡風輕的,但她聽得是心在淌血。此外,柯文哲疑似被HPV病毒感染,其實這是柯自己診斷的,他在北所內沒手機,沒照相、也看不到傷口, 就自己摸病灶,感覺起來有硬硬的一顆, 就自我診斷是疣,通常醫生肉眼看看就能診斷,北所醫生也沒否定他的診斷,就拿乾冰幫他灼燒了三次。陳佩琪也提到,監控中心都在清晨3、4、5點打電話查柯文哲行蹤,她直呼:「以我們這種年紀,清晨被叫醒後,大概再也睡不著了」。
對此,吳靜怡21日透過臉書分析,陳佩琪的「心淌血」,能不能成功製造柯文哲司法與政治的雙重煙霧彈?柯文哲愛用「醫生專業」包裝政治操作,而陳佩琪作為醫師將自診HPV並公開討論,醫學上卻站不住腳,HPV主要經皮膚接觸傳染,從馬桶感染機率極低,這更像是製造話題。舍房清潔由收容人負責,可申請漂白水,怎麼不說柯文哲可能沒有消毒?且電子腳鐐僅12天內4次告警,硬是抱怨監控中心的凌晨電話查行蹤。
吳靜怡接著指出,柯文哲的公關高手是陳佩琪,再度出手引起話題,用「熊貓眼」、「帶狀皰疹」、「坐式馬桶」、「疑似性病」這些細節,把一場冷冰冰的司法案件,轉化為一個家屬照護的悲情故事,透過輿論刻意轉換「柯文哲涉貪案的證據」拉到「監控中心半夜打電話」、「收容環境不人道」等層面,當社會在討論「是不是過度騷擾」等,這就是煙霧彈的第一層作用,也就是模糊法律焦點。
吳靜怡續指,陳佩琪的文字融合了醫師語氣與妻子心聲,既能以「專業」增加可信度,又能以「感性」拉近距離,這種「家屬代言」的戰術可達到三大效果。首先是「情感動員」,支持者看到夫妻心在淌血自然會產生共鳴;再來是「聲量延續」,保留柯文哲的話題性,連類似性病的症狀都拿出來講,媒體仍能持續轉載;最後則是「角色置換」,將「涉貪被告」形象轉換為「病弱受害者」,甚至是「被司法追殺的烈士」。
吳靜進一步強調,從政治上來看,陳佩琪的臉書貼文是民眾黨的「軟性側翼」策略,看似「心淌血」但不只是單純的抱怨,而是精心設計的輿論武器,無非想在庭審前動員輿論、施壓法官調整交保條件或減輕罪責、在司法戰場製造不確定性、在政治戰場維繫熱度、在媒體戰場提供話題。不過,吳靜怡也在文末寫下,「這是一枚煙霧彈,短期有效,長期卻可能變笑話而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