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黃循財(Lawrence Wong)日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警告,當前全球秩序正處於重構階段,多極化與貿易安全體系日益鬆動,將帶來高度不確定性與風險。對於台海局勢則表示,「若台海發生衝突,整個亞洲都將被捲入」,並對地區與全球穩定構成重大衝擊。
黃循財指出,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變化,不僅因為任何一國的動作,而是眾多國家、企業與機構的反應與重估正在交互影響。他說:「歷史告訴我們,像現在這樣全球秩序的重大轉型時期,往往伴隨混亂、不確定甚至無序。」
持續更新:1996年台海危機開啟台美高層對話 前外長丁懋時病逝
他提到,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型、對外高度開放的經濟體,這種變化的影響「比大多數國家更重」。像是供應鏈重組、非關稅壁壘(non-tariff barriers)的上升、貿易投資安排的不確定性,皆對依賴自由貿易與跨國投資的新加坡形成挑戰。
面對變動,黃循財表示新加坡不會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塑造自己的命運。目前新加坡正在加強與東南亞鄰國,以及其它「理念相近」國家的伙伴關係。他提到新加坡發起 FIT-P(Future of Investment and Trade Partnership, 投資與貿易的未來夥伴關係)框架,已與瑞士、紐西蘭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共同啟動,並集合大約 14 個貿易依存型的小國,共同推動降低非關稅障礙、強化供應鏈等前瞻性貿易倡議。
此外,新加坡積極參與現有多邊機制的改革與強化,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等。黃循財也談到與歐盟、高階領導人的對話希望能夠在貿易與投資規則上促進合作。
在專訪中,黃循財對亞洲、特別是台灣的情勢表達高度關切。他指出,若台海發生衝突,整個亞洲都將被捲入,對地區與全球穩定構成重大衝擊。在美國和中國間的權力競爭中,台灣成為一個高度敏感的火藥庫。黃循財認為,應同時阻止中國以武力改變現狀、也要阻止任何單方面尋求台灣獨立的行動,以免中國的「最紅線」(reddest of red lines)被觸碰。
新加坡在台海議題上,據黃循財所言,支持和平、外交與對話路線,強調現狀的重要性。他說,各方—包括美國與台灣本身—都肩負責任,應謹慎行事,以避免事態惡化。
黃循財提到,新加坡致力於保有自主空間,不願在美中大國博弈中被迫選邊站。他表示,新加坡會依據自身安全考量做決策,雖與美國保持密切安全與經濟伙伴關係,但仍強調能夠與所有主要國家互動,包括中國、也與東南亞國家合作,共同維護地區的開放與包容。
他也強調新加坡多年來一直維持對防禦能力的投入,國防開支約占 GDP 的 3%,保有義務兵役與後備訓練制度,以確立對潛在威脅的嚇阻能力。
黃循財在專訪中提醒,世界正處在極為敏感與動盪的時期,小國雖無力掌控大局,但不能被動接受改變。通過強化多邊機制、促進共享責任,以及維持外交自主與和平對話,新加坡希望與國際社會一道,將變動中的風險降到最低,防止衝突從可能性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