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審計署(GAO)11日發布報告指出,由於新一代「哨兵」(LGM-35A Sentinel)洲際彈道飛彈計畫持續延宕並出現龐大超支,美國空軍可能被迫將已服役逾 50 年的「義勇兵Ⅲ」(Minuteman III)洲際飛彈延役至 2050 年。而為了可能的延役,美空軍已開始尋求最新的升級方案,讓「義勇兵Ⅲ」可搭載分導式彈頭,增強核威懾力。
根據先前規劃,義勇兵Ⅲ原定於 2036 年退役。然而,哨兵計畫自 2020 年交由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承包以來,屢遭技術難題及成本失控。原始預算為 777 億美元,但至 2024 年初成本已飆升至 1600 億美元,即便重新調整結構後,預估仍將高達 1400 億美元,較原始估算增加約 81%。
GAO 在報告《ICBM現代化:空軍亟需採取行動以應對哨兵轉型的重大風險》中指出,成本與進度失控的原因包括:過於不切實際的交付時程、系統工程規劃不力、基礎設計未完成,以及長期萎縮的飛彈產業基礎。
哨兵計畫原本預定 2029 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但目前已出現數年延宕。例如,空軍今年春季證實,現有義勇兵Ⅲ的發射井狀況不佳,無法沿用,必須重新開挖新井,大幅推遲進度。
目前,美國在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北達科他州、科羅拉多州及內布拉斯加州部署約 400 枚義勇兵Ⅲ飛彈,構成美國「核三位一體」中陸基核武力量的支柱。這些飛彈自 1970 年代以來服役至今,雖經過多次升級,但隨著服役壽命將盡,延壽與安全性問題成為美國國防戰略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