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9)月 8 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 232 戰鬥攻擊中隊(VMFA-232),以及F/A-18D「大黃蜂」戰機先後降落在日本巖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引發外界關注。
《騰訊網》報導,中國軍事專欄作者「講武堂」認為,此舉標誌著美國在「印太前線部署上得到了決定性的力量」。美國此次「部隊部署計畫(UDP)」發出了 1 個明確信號:美國正在增加精準打擊彈藥、增強區域的威懾力,以此在戰略環境中「維持戰備水平」。
延燒焦點:372:60 美眾院通過續挺烏、挺台法案! 法還要給幻象戰機、加拿大送戰車

「講武堂」指出,上述 F/A-18D「大黃蜂」戰機是 1 款雙座全天候戰機,能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提供「能夠執行空中援助、管制、對地攻擊,甚至是夜間截擊任務」的平台。
作者續指,日本巖國基地位於戰略要沖,距離台灣海峽、東海不到 1,600 公里,能為美軍提供 1 個整合性高的基地,以應對區域的「突發事件」。此外,VMFA-232 能夠實現「快速打擊、返回週期」,增強與盟友的聯合作戰能力。

「講武堂」分析,雖然 F/A-18D「大黃蜂」戰機並非美國最先進的戰機,但在通訊、瞄準吊艙及彈藥兼容性方面仍在升級,因此仍是 1 種「致命的彈藥投射平台」。
其中,「大黃蜂」戰機裝備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AIM-120 AMRAAM 先進中程空空飛彈等精確制導彈藥,完全能夠應對海、空威脅。此外,「大黃蜂」戰機的艦載功能使其能從陸上、海上進行鷹擊部署,從而提供「戰術的靈活性」。
作者總結,「大黃蜂」戰機在日本巖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的部署行動,標誌著美國戰爭部在印太地區保持靈活、快速響應能力的戰略舉措。隨著台海局面升溫,以及中國軍事力量的擴張,此舉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威懾力、戰備狀態提供了重要的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