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今(10)日表示,國家韌性包含供應鏈韌性、數位通訊韌性、全社會防衛韌性及經濟韌性等四個面向。他說,韌性不是被動防禦,而是主動塑造未來,唯有在戰略自主、科技安全、社會穩定與經濟多元之間找到平衡,才能在動盪世界中站穩腳步,期盼與產官學界攜手合作,為台灣打造更安全、更穩定、永續且不斷鏈的未來。

賴清德今上午出席「2025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並致詞表示,現在正處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國際經濟秩序快速變動、地緣政治情勢更加複雜,還有極端氣候、糧食安全、資安威脅、認知作戰等全方位、複合式的挑戰,都是攸關國家生存發展與人民福祉的考驗。在這樣的時代,國家安全的內涵不再只是軍事防衛,更涵蓋通訊、金融、能源、資安等多重面向。身為全球民主陣營的重要一員,台灣必須提升國家的整體韌性,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與永續發展。

現正最夯:「柯文哲故意激怒北檢!就是要檢提抗告」張益贍曝柯盤算 網讚一針見血

賴清德出席「2025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 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認為,國家安全韌性包含四個主要面向,第一,「供應鏈韌性」。他說,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與國際經貿變局,必須確保戰略自主與供應鏈安全。因此,政府推動「五大信賴產業」,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與次世代通訊,持續推動產業振興所需的基礎建設、鞏固關鍵技術能量,並透過國際合作,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這是經濟政策,更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戰略。

第二,「數位通訊韌性」。賴清德指出,通訊與資訊安全是國家韌性的命脈,政府正推動多層次網路建設與防護。誠如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所言,中華電信持續強化「海地星空」韌性,不僅包括海底電纜及網路光纖,甚至是太空的低軌衛星、中軌道衛星及同步衛星;目前也正在尋求建置主權衛星,希望讓通訊更便利、更安全。此外,政府也進一步強化內部的資訊安全,及台灣與國際通訊的資訊安全,將國家基礎建設的資訊安全防護列為未來工作重要的一環;並攜手國際夥伴與產業,共同建立高標準資安體系,守護關鍵基礎設施,確保通訊與資訊系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不斷鏈」,為國家安全築起穩固屏障。

第三,「全社會防衛韌性」。賴清德表示,國家的韌性必須建立在人民的信心與凝聚力之上,不能單靠國防力量。政府持續強化社會安全網、危機演練與跨部門協調,確保在挑戰來臨時,不論是天災地變或地緣政治的衝擊,人民對國家及社會都能安心、互信、互助;也唯有全民參與,「全社會防衛韌性」才能落實,台灣也才能因應各種挑戰。

第四,「經濟韌性」。賴清德說,台灣經濟近年持續表現亮眼,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達到6.75%,就業情況更創下近20年最佳紀錄,失業率約3.3%,並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達4.45%,將連續兩年高於全球平均。對於中小微型企業升級轉型及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應變能力,未來政府除落實行政院長卓榮泰所提出93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提升對中小微型企業的照顧,也希望金融單位能特別留意其需求,相信以台灣中小微型企業的體質,在政府協助之下,定有機會克服難關繼續往前走。

賴清德進一步指出,金融機構在核貸的時候,也要注意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確保資本在台灣能自由、安全、高效率地流動,並藉由金融創新、產業升級與跨境投資,打造一個不斷鏈的金融體系,讓台灣企業能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在國際舞台持續發揮影響力。

賴清德提到,政府正積極推動「AI 新十大建設」,要以國家的力量布局前瞻技術,掌握未來AI及經濟前景的契機。讓人工智慧深入百工百業,提升各行各業的經營效率、創造新的價值,展現台灣新的競爭力,以及厚植經濟韌性。透過增強高達160萬家的中小微型企業體質及韌性,讓國家經濟體系永續發展。

賴清德強調,韌性不是被動防禦,而是主動塑造未來。台灣的戰略藍圖不只是抵禦風險,更要創造機會;不只是保護現狀,更要開創新局。唯有在戰略自主、科技安全、社會穩定與經濟多元之間找到平衡,台灣才能在動盪世界中站穩腳步,成為全球民主陣營可信賴、也可貢獻力量的重要夥伴。